“一”見中國|一塊煤炭的生命之旅-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30 19:28:18
來源:新華網

“一”見中國|一塊煤炭的生命之旅

字體:

編者按:一塊小小的煤炭,承載着對光明與溫暖的承諾。它的生命之旅,不僅是能源流轉的過程,更折射出我國煤炭産業從傳統向現代的跨越,彰顯中國能源産業創新發展的澎湃動能。

當我們按下電源開關,電力瞬間抵達。這份便捷背後,藏着一段跨越時空的生命之旅。

提到電力,或許你會想到發電廠,但它的起點遠不止於此。這一切的源頭要從一塊煤炭説起,在地下深處,遠古植物歷經漫長地質變遷,逐漸凝結成黝黑的煤炭,它們默默積蓄能量,等待被喚醒的那天。

如今,這份等待有了新的答案。智能化變革正讓這些“烏金”以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式走向地面,並將這股能量傳遞到千家萬戶。

告別“人抬肩扛” 智能化裝備大顯身手

現在我國的煤炭産業早已告別了過去人們印象中的“粗放”開採,智能化貫穿煤炭開採、洗選、運輸的全流程。

國家能源集團神東大柳塔煤礦,正是這場産業智能化變革的生動縮影。走進這座現代化煤礦,看不到傳統煤礦的雜亂,井然有序的科技感撲面而來。

在井下,智能化“鋼鐵軍團”正有條不紊地作業,大採高煤機如同“巨無霸”,每一刀能切割2300多噸煤炭,一天最高可開採3.68萬噸。液壓支架與輸送機精準協同,巡檢機器人沿着軌道靈活移動,實時監測井下情況。

在如今的神東大柳塔煤礦,採煤師傅無需再深入井下跟班,只需坐在地面的“太空艙”式操作室裏,盯着屏幕就能遠程操控井下設備,大幅改善了工人的作業環境。

“過去井下割煤,全靠人工現場操作,面對的是複雜環境和安全風險。如今遠程智能操控系統的應用,不僅大幅改善了作業環境,更實現了生産效率的提升。”國能神東煤炭集團煤機司機、智能操控員牛鵬飛説。

開採完成後,這塊煤炭便在巷道裏開啟它的“專屬旅程”。在長達34公里的主運輸系統中,煤炭沿着膠帶機快速流動。這套傳輸系統能自動識別煤量與工作面開機情況,實現階梯式自動調速,綜合節能達10%至20%,讓能源運輸環節也充滿“綠色智慧”。

精細化篩分 讓煤炭物盡其用

出井後的煤炭,要在洗選中心完成“蛻變”。這套由洗選中心自主研發的智能分選系統,每小時能處理3400噸煤炭。高壓水幕如同精準的“手術刀”,將煤與雜質徹底分離,篩選出優質煤炭。

同時,經過深加工後,煤炭還能轉化為多種化工産品,成為鋼鐵、化工等工業生産的重要原材料。即便是篩選後剩下的細煤泥,也能被高效回收,每年可回收400萬噸,真正做到“每一克煤炭都物盡其用”,讓煤炭價值最大化。

“神東煤炭通過智能化建設,對設備進行數據採集、存儲、分析,達到一體化集中管控、智能化高效協同、可視化高度融合,達到了讓數據多跑路,員工少跑腿。”國能神東煤炭集團總調度室副主任王軍説。

經過精挑細選,煤炭迎來最後的“啟程準備”。智能裝車系統借助激光定位技術,將裝載誤差嚴格控制在0.05噸以內,避免資源浪費。在煤炭表面均勻噴灑抑塵劑,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揚塵污染。

之後,這些煤炭沿着國家能源集團智能化鐵路系統,奔赴京津冀、東南沿海、湖北、川渝等地,成為發電廠的“能量源泉”。

一塊小小的煤炭,承載着對光明與溫暖的承諾。它的生命之旅,不僅是能源流轉的過程,更折射出我國煤炭産業從傳統向現代的跨越,彰顯中國能源産業創新發展的澎湃動能。(張昊哲)

【糾錯】 【責任編輯:石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