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電力現貨市場助力破解今夏保供密碼-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12 11:35:17
來源:中國電力報

國家電網:電力現貨市場助力破解今夏保供密碼

字體:

今年入夏后,全國多地遭遇極端高溫天氣,用電負荷持續攀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網”)經營區用電負荷六創歷史新高,最大負荷達12.35億千瓦,較去年11.80億千瓦的極值增長5500萬千瓦。

當下,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已進入收官階段。度夏期間,國家電網以現貨市場為重要抓手,通過精準的價格信號引導源網荷儲各方互動,實現了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國調中心在組織省間電力現貨交易

市場信號激發保供“硬支撐”

電力現貨市場如同一根靈敏的“指揮棒”,通過實時波動的價格這一核心機制,有效激發電源側活力。

國家電網國調中心副總工程師王德林介紹:“現貨市場通過實時價格信號,靈敏反映電力供需形勢,而高峰時段的電價也能有效激勵發電企業優化燃煤配比,提升機組頂峰出力能力與健康水平。”

8月29日,江蘇電力現貨市場正式啟動連續結算試運行,標誌着該省電力現貨市場從“階段性”結算試運行,正式邁入“不間斷”結算試運行新階段,標誌着該省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實現重要跨越。

江蘇是典型的“能源消費大省、資源稟賦小省”之一。今夏,江蘇電網最高用電負荷先後5次突破歷史極值,達到1.56億千瓦,較去年最高值同比增長6.12%。為全面提升電力供給能力,國網江蘇電力依託現貨市場,高峰時段通過現貨高價,激勵發電企業優化燃煤配比,提高機組頂峰能力。在江蘇,僅6月,發電側參與現貨出清企業就達208家,其中包含54家煤電、核電廠和154家新能源場站,累計總容量超1億千瓦。

“我們根據現貨市場的價格信號和各市場主體的申報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電力調度,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同時,實現電力資源的最優配置。”國網江蘇電力調控中心現貨市場處處長王崗介紹説。

據悉,國家電網通過現貨市場傳遞價格信號,激活電源測,實現“穩發滿發”。同時,現貨市場促進高效、清潔機組多發電,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

在黃海之濱,國網山東電力依託現貨市場,高峰時段通過現貨高價,激勵發電企業優化燃煤配比,提高機組頂峰能力。7月3日山東負荷首創新高,當日60萬千瓦以上機組非停率和受阻率實現“雙零”。

在千湖之省,湖北通過現貨市場高峰高價有效激勵各類電源頂峰發電,2025年7月4日,全省火電受阻容量降至2%,較2024年同期下降約50%。

在江淮大地,安徽通過現貨價格信號激勵電廠優化生産組織,8月21日安徽負荷第三次創新高,當日機組非停率為零、受阻率約0.2%,達歷史最好水平。

在沙漠戈壁,西北通過沙戈荒短期市場組織配套電源內部互濟電量超4億千瓦時,實現配套電源靈活互濟,激勵配套火電爬坡、AGC性能、新能源預測準確率持續提升,保障直流送電100%履約。

跨區互濟構建全國“一盤棋”

我國能源資源與負荷中心逆向分佈,隨着“三北”地區新能源裝機規模和中東部負荷持續增長,僅依賴傳統計劃手段、立足本省電力電量平衡的方式已難以為繼。

“構建大電網、支撐大市場,通過全國統一大市場實現資源大範圍優化配置,是解決我國能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選擇。”王德林&&。

8月5日21時許,正值四川迎峰度夏用電高峰。就在當晚,四川電網最高用電負荷今夏第四次創歷史新高,衝上7419萬千瓦新高點,較去年最高值同比增長了7.07%。

國網四川電力調控中心通過省間現貨交易,從上海、江蘇等省市買下6筆電力大單,總計498萬千瓦,有效緩解了四川的用電緊張局面。

“有了省間電力現貨市場後,我們可以通過購買省外來電,動態調整區域電網平衡,更加便捷靈活地實現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7~8月,迎峰度夏關鍵期,我們已經爭取了上海、福建等地最大送四川電力超800萬千瓦。今年以來,我們通過現貨市場購電已超過29.2億千瓦時。”國網四川電力調控中心現貨市場處處長孫毅説。

入夏以來,國家電網經營區省間現貨最大互濟電力1432萬千瓦,極端高溫時精準馳援川渝等20余個省份。省間現貨實現精準跨區支援互濟,有效緩解了川渝等地區供電緊張局面。

不僅如此,一場更大範圍的電力資源配置發生在祖國版圖之中。7月,正是我國迎峰度夏、電力保供的關鍵時期,跨電網經營區交易機制的完善,為區域及城市應對度夏保供挑戰提供了堅實支撐。

據介紹,今年7月1日起至9月中旬,超20億千瓦時來自廣東、廣西、雲南的電能,通過閩粵聯網工程及相關聯絡通道全天候輸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有力支持當地迎峰度夏電力供應保障。

“現在國網、南網的跨區交易系統已經聯通了,越來越多的省份參與到電力餘缺互濟中來,能夠在更大範圍內實現多種形式能源電力的相互補充,降低能源供應波動性,提升系統能源供應穩定性。”國網能源研究院戰略所所長鄭海峰&&。此外,此舉能夠充分挖掘電力資源互補潛力,在價格信號的激勵下産生需求側的時間與空間價格彈性,進而全面提升電力資産利用率與市場整體效率,可謂一舉多得。

據統計,今夏供需緊張時段,省間電力現貨交易成交均價一舉躍升至0.77元/千瓦時,較省間中長期交易均價高105%,有效激勵發電機組頂峰發電。

價格杠桿撬動市場“新模式”

入夏以來,各省相繼&&2025年電力需求側市場化響應專項方案,提前布局迎峰度夏攻堅戰,通過靈活的市場化機制,引導用戶主動參與電網調節,共同築牢電力保供防線。

電力市場價格信號也在不斷引導工商業用戶優化用電曲線、削峰填谷,用戶從被動用電轉向主動選電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在甘肅,許多工業企業利用午間新能源發電量大價低優勢,將生産高峰時段由晚間轉向午間。目前已有450家工業企業參與甘肅電力現貨市場,自主靈活消納綠電,用電負荷由晚高峰轉移至午間時段,負荷削峰填谷的佔比接近10%。

在山東,今年執行動態分時電價的工商業用戶已達446萬戶,通過價格信號引導用戶削峰填谷,有效促進了綠色能源轉型,午間新能源消納空間增加約583萬千瓦,晚高峰轉移用電負荷約225萬千瓦,為單個企業最大節省電費1354萬元。

如今的電力現貨市場,新型儲能、虛擬電廠等新型市場主體也成為“新晉網紅”。

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組織的新型儲能度夏集中調用試驗,有效驗證併發揮了新型儲能的頂峰保供能力。截至8月底,國家電網經營區內新型儲能可調最大電力達65吉瓦,實時最大放電電力達44.5吉瓦,較去年同期峰值增長55.7%。

8月4日,甘肅省電力調度中心在開展日前電力電量預平衡時,發現系統平衡在20時至24時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電力缺口。甘肅省調計劃處人員按照“保供缺口最小”的原則,確定新型儲能的日前充放電計劃曲線,在白天新能源大發時段安排儲能充電,晚高峰時段放電,最大放電電力200萬千瓦,放電電量約750萬千瓦時,該計劃被納入日前現貨市場出清,有效彌補了日前電力平衡缺口,並緩解了緊張時段的高電價壓力。

上海則成功實現國內首次城市虛擬電廠百萬千瓦規模調用,最大削峰達116萬千瓦,佔比全市總負荷超3%。在聚合資源規模化的基礎上,探索開展虛擬電廠參與現貨市場試點,以現貨市場銜接需求響應市場的方式完成全流程、全環節驗證,為後續虛擬電廠進一步參與現貨市場奠定基礎。

電力現貨市場在“保供應”“促消納”方面的積極成效已逐漸展現。隨着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加快形成,國家電網的電力市場建設步步縱深,必將在能源安全保障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糾錯】 【責任編輯:石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