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獲第二屆中歐企業ESG“科技創新最佳案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6/27 16:50:38
來源:新華網

中國石化獲第二屆中歐企業ESG“科技創新最佳案例”

字體:

  6月26日,由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館主辦的“第二屆中歐企業ESG最佳案例大會”在德國斯圖加特成功舉辦。大會以“凝心聚力向未來”為主題,發布了零碳城市、科技創新、環境保護、社會責任、數字轉型、教育培訓等六個類別最佳案例,進一步促進了中歐企業相互了解,推動雙方經貿交流,向歐洲社會充分展現中國開放、包容、自信形象。中國石化《向“深”突破 向“新”攀高 以科技創新賦能能源化工行業發展藍圖》獲“科技創新最佳案例”榮譽,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在大會新能源分論壇上發布《世界能源展望2060》報告,這是中國石化首次在歐洲地區發布能源化工産業發展系列報告。

  中國石化代表在發言中&&,在全球能源轉型與“雙碳”目標加速推進的今天,科技創新已成為驅動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引擎。作為能源企業,中國石化始終秉持“為美好生活加油”的使命和“能源至凈 生活至美”的品牌承諾,聚焦“責任”“創新”“潔凈”的品牌底色,以一體化全産業鏈創新優勢,在傳統能源潔凈化、潔凈能源規模化、生産過程低碳化等領域不斷探索突破,不斷為現代社會發展賦能。

  創新正讓中國石化向“深”而行。中國石化用“深地工程”穿越“地下珠峰”,推開超深層油氣寶庫大門,點亮地球綠色未來。在頁巖氣開發領域,中國石化率先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千億方儲量、百億方産能的涪陵頁巖氣田,讓中國成為北美之外第一個實現規模化商業開發的國家。在綠色低碳技術領域,中國石化是全球 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的領跑者,建成中國首個百萬噸級 CCUS 項目,配套全球首條百公里輸送管道,與殼牌、中國寶武、巴斯夫共同啟動中國首個千萬噸級開放式CCUS項目,該技術成果為全球碳中和提供了“降碳與封碳並重” 的新路徑。

  創新正讓中國石化向“新”而行。在高端新材料領域,全球最長陸上風電葉片採用中國石化48K大絲束碳纖維製造,突破傳統材料性能極限;港珠澳大橋6000噸沉管隧道的吊繩,由直徑僅為頭髮1/10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製成。從北京冬奧會火炬到高鐵列車車頭罩,中國石化碳纖維正賦能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多領域發展。在能源産品創新中,中國石化將綠色、低碳、多元化的産品提供給全球合作用戶。長城潤滑油服務中國航天70餘年,護航400多次長征火箭發射,將“航天品質”帶入全球近90個國家和地區;中國首款高性能品牌汽油“愛跑”,通過清潔技術與動力提升配方,引領燃油品質升級潮流;低硫船用燃料油硫含量遠低於國際標準,助力全球航運綠色轉型;生物航煤以農林廢棄物為原料,完成國內首次商業載客飛行,為航空業減排提供 “中國智慧”。

  創新正讓中國石化向“智”而行。2024年11月,中國石化憑藉推動數字技術與石油石化産業深度融合,入選《財富》最受讚賞的中國公司全明星榜、行業明星榜。2024年12月,全球首座數字孿生智能乙烯工廠 —中科煉化智能乙烯工廠正式投用,標誌着中國石化行業智能製造技術邁向國際領先水平。當前推出的中國業界首位 AI 數字員工,已在40余座綜合能源站上崗,推動 “油氣氫電服” 服務模式向智能化升級。在開放創新生態構建中,中國石化成立休斯頓、中東研發中心,與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共建資源地球物理研究院,與海外高校開展40余項科技合作。這種 “全球協同創新”模式,正加速技術成果的跨區域轉化,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多元解決方案。

  《世界能源展望2060》是中國石化首次在歐洲地區發布能源化工産業發展系列報告。報告創新研究方法,更好地進行近期預測和中長期展望。根據報告,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將於2045年前達到峰值267.1億噸標煤,能源消費增速逐步放緩,至206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為252.5億噸標準煤,油氣共計佔比為35.7%,可再生能源佔比將上升至51.8%。預計石油消費於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46.6億噸,雖然消費重心逐步從交通領域轉向工業原料領域,但在交通領域,2060年石油仍以40%左右佔比保持第一交通能源地位。非化石能源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氫、CCUS、新型儲能是能源轉型的重要補充和保障,氫氣消費於2060年超過3.4億噸,全球氫氣消費中的能源用途佔比將從2023年的2%左右大幅增至2060年的近50%;CCUS規模不斷擴大,預計到2030、2060年,全球CCUS的二氧化碳捕集量將分別達到1.1億、47億噸。

【糾錯】 【責任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