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6月23日-6月27日),能源領域熱點頻發。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意見》,其中指出,加快推進西南地區水電基地建設。行業方面,我國光伏發電裝機突破10億千瓦,達10.8億千瓦,這相當於約48個三峽電站的總裝機。國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氣發展規劃重點項目——西氣東輸四線(吐魯番—中衛)甘寧段成功投産。至此,西氣東輸四線(吐魯番—中衛)全線貫通投産。
6月23日
國家能源局召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推進會
6月23日,國家能源局在京召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推進會。
會議強調,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助力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明確任務、形成合力,確保“2025年初步建成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目標按期完成。重點做到“六抓六推進”:抓重點省份,推進省級電力現貨市場基本全覆蓋;抓市場機制,推進跨省跨區交易取得積極突破;抓規範統一,推進電力市場基礎制度規則加快落地見效;抓監督整治,推進地方保護和省間壁壘有效破除;抓協同共治,推進電力市場監管體系不斷完善;抓風險防控,推進電力市場良好氛圍持續營造。
6月26日
中辦、國辦:加快推進西南地區水電基地建設
6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意見》。其中指出,加快推進西南地區水電基地建設,合理布局、積極有序開發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實施小水電站綠色改造提升,推進水風光一體化基地規劃建設。
6月23日
我國光伏發電裝機突破10億千瓦
6月23日,國家能源局發布1~5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5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36.1億千瓦,同比增長18.8%。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10.8億千瓦,同比增長56.9%;風電裝機容量5.7億千瓦,同比增長23.1%。
今年以來,我國光伏發電裝機保持高速增長勢頭。1—5月,累計新增並網規模近2億千瓦,同比增長57%,推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達10.8億千瓦。這相當於約48個三峽電站的總裝機,佔我國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達到30%,佔全球光伏裝機總規模的近一半。
6月25日
國家能源局:核發綠證2.15億個
據國家能源局6月25日消息,2025年5月,國家能源局核發綠證2.15億個,環比下降0.59%,涉及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12.71萬個,其中可交易綠證1.30億個,佔比60.31%;本期核發2025年4月可再生能源電量對應綠證1.57億個,佔比73.20%。2025年1-5月,國家能源局共計核發綠證10.93億個,其中可交易綠證7.62億個。
6月26日
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36.1億千瓦
6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6月份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介紹,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36.1億千瓦,同比增長18.8%,電力供需形勢好於去年。
6月27日
前5個月採礦業實現利潤總額3580.4億元
6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5月份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和營收情況。數據顯示,1—5月份,採礦業實現利潤總額3580.4億元,同比下降29.0%;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0201.4億元,增長5.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3422.5億元,增長3.7%。
6月23日
中國中化、中國五礦等央企外部董事職務變動
據國資小新6月23日消息,5戶中央企業外部董事職務變動。其中,經研究,王炳華不再擔任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外部董事職務。經研究,李引泉不再擔任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外部董事職務。
浙能嘉電四期9號機組投産
據浙能集團6月23日消息,浙江省2025年首&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發電機組——位於浙江嘉興的浙能嘉興電廠四期擴建項目9號機組完成試運行,正式投産。這意味着華東地區最大的火力發電基地——浙能嘉興電廠總裝機容量升級至630萬千瓦,為今年迎峰度夏進一步築實能源保障。
桂冠電力擬3.95億元投建光伏項目
6月23日晚間,廣西桂冠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擬投資建設融安縣泗頂馬田光伏項目,裝機容量10萬千瓦,總投資額約3.95億元,資金來源為資本金20%、銀行貸款80%。根據公告,馬田光伏項目由桂冠電力全資子公司旗下大唐桂冠(融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建成後自持營運,所發電量由廣西電網全額消納。經測算,運行期相應的全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稅前)超過6%,具有較好的盈利能力。
新疆高昌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獲核準批復
據新疆發改委網站6月23日消息,近日,總投資108.34億元的新疆高昌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獲自治區發改委核準批復。新疆高昌抽水蓄能電站是《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十四五”重點實施項目,電站總裝機140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17.50億千瓦時,年抽水電量23.33億千瓦時。電站全部建成投産後每年可促進新能源消納超過23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50萬噸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0萬噸以上。
6月24日
中國中煤實現我國首次煤基硬炭千噸級量産
據中國中煤微信號6月24日消息,近日,中國中煤所屬中煤華利公司“千噸級煤基硬炭工業示範技術開發”項目成果通過現場驗收,這是我國首次以煤炭為原材料實現硬炭千噸級量産,標誌着煤基硬炭工業化量産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中廣核技實現硅光電倍增器國産化突破
據中廣核技近日消息,由其旗下中廣核京師光電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打造的SiPM封裝産線成功通線,並提前達成器件良率超90%的目標,標誌着國內高性能SiPM産品實現關鍵自主化,成功打破國外長期壟斷局面。
浙江省首個“綠電碼頭”全面建成投用
據浙江省海港集團6月24日消息,寧波舟山港梅山低碳碼頭示範工程風光儲一體化項目3號風機已正式並網使用,標誌着浙江省首個“綠電碼頭”全面建成投用。作為浙江省首個港口分散式風電、光伏、儲能、微網一體化示範項目,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風光儲一體化項目包含建設5&6.25兆瓦風機、1個1.72兆峰瓦光伏項目、1個1兆瓦/2兆瓦時儲能項目及配套的能源管理系統。
6月25日
“深海一號”二期項目全面投産 建成我國最大海上氣田
6月25日,在我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投産四週年之際,中國海油對外宣布,大氣田二期項目最後一口生産井成功開井並處於平穩生産狀態,該項目實現全面投産。至此,“深海一號”大氣田所有23口水下氣井均投入生産運行,最高日産能達1500萬立方米,成為國內迄今為止産量最大的海上氣田,標誌着我國邁出了以深水氣田群建設實現深海油氣規模化開發的關鍵一步,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推動海洋強國建設有着重要意義。
我國商用堆産镥-177同位素正式供應市場
6月25日,我國首個同位素生産技術品牌“和福一號”項目再次傳來喜訊:經三批次輻照提純與試用驗證,中核集團秦山核電基地依託商用重水堆生産的镥-177正式供應市場,年輻照産能超萬居裏,可完全滿足全國市場需求。這標誌着我國繼碳-14規模化供應、釔-90具備規模化輻照生産能力後,在醫用同位素自主生産領域實現又一關鍵突破。
6月26日
西氣東輸四線(吐魯番—中衛)全線貫通投産
6月26日,國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氣發展規劃重點項目——西氣東輸四線(吐魯番—中衛)甘寧段成功投産。至此,西氣東輸四線(吐魯番—中衛)全線貫通投産,對於我國提升國際油氣資源配置效率、保障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共建新時代綠色能源絲綢之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吐魯番至中衛段是西氣東輸四線(簡稱西四線)工程的核心組成部分,全長1745公里,佔西四線總長過半,途經新疆、甘肅、寧夏3省(自治區)17縣(市),管徑1219毫米,設計壓力12兆帕。工程投産後年輸氣能力達150億立方米,折合替代標煤2700多萬噸,減少碳排放約5000萬噸,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年輸送能力將達到“千億方”,顯著提升天然氣跨區域調配能力。
全國首艘氫電拖輪在青島港入列
6月26日,全國首艘氫電拖輪“氫電拖1”輪在山東港口青島港正式入列。該拖輪搭載“氫燃料電池+液冷鋰電池”混動系統,可實現零碳排放,9節航速下續航超12小時,拖力達82噸。其創新應用北斗集成系統、全自動智能岸基充電等技術,填補多項國內空白,成為全國馬力最大、鋰電池容量最大的港作拖輪。
6月25日
山西今年首個500千伏迎峰度夏電網工程投運
6月25日,山西2025年首個迎峰度夏500千伏重點電網工程——介休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工程新建一座500千伏變電站,容量200萬千伏安,線路長81.746公里,向南接入500千伏霍州變電站,向北與500千伏晉中變電站相連。工程投運後,將為山西中部區域迎峰度夏電力可靠供應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新華網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