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氣東輸四線(吐魯番—中衛)全線貫通投産-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6/26 09:44:34
來源:新華網

西氣東輸四線(吐魯番—中衛)全線貫通投産

字體:

  6月26日,國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氣發展規劃重點項目——西氣東輸四線(吐魯番—中衛)甘寧段成功投産。至此,西氣東輸四線(吐魯番—中衛)全線貫通投産,對於我國提升國際油氣資源配置效率、保障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共建新時代綠色能源絲綢之路,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甘肅首站紅柳作業區

  西氣東輸四線(簡稱西四線)是繼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三線管道之後,連接中亞和中國的又一條能源戰略大通道。工程採取分段建設,吐魯番至中衛段是西四線工程的核心組成部分,全長1745公里,佔西四線總長過半,途經新疆、甘肅、寧夏3省(自治區)17縣(市),管徑1219毫米,設計壓力12兆帕。工程投産後年輸氣能力達150億立方米,折合替代標煤2700多萬噸,減少碳排放約5000萬噸,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年輸送能力將達到“千億方”,顯著提升天然氣跨區域調配能力。

  西四線穿越荒漠化施工

  攻堅惡劣環境與施工難題。本次投産的甘寧段管道長1162公里,起自紅柳壓氣站,止於中衛聯絡站,與西部原油管道、西部成品油管道、西氣東輸二線、西氣東輸三線4條油氣管道長距離並行敷設,交叉穿越點密集。管道沿線地質條件複雜,地貌以戈壁荒漠為主,自然環境惡劣,近70公里管道橫貫安西極旱荒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寒暑溫差可達80度,年蒸發量是降水量的800多倍,生態異常脆弱,並有高等植物455種、脊椎動物210種、昆蟲387種,其中包括多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給工程建設與投産帶來多重考驗。

  西四線標準化焊接機組施工

  構建生態優先施工模式。國家管網集團制定“綠色施工方案”,通過科學選線、綠色施工和生態修復,走出了一條工程建設“生態路”。為保護濕地植被、減少對野生動物的打擾,調整安西極旱荒漠保護區內管線超6公里、偏離濕地40多米,採用22毫米加厚鋼管減少生態擾動。嚴格控制施工作業帶寬度,設置環保公示牌,對施工人員進行環保培訓,嚴禁隨意擾動作業帶以外區域。嚴選環保施工材料和工藝,適當控制機械佈置密度,在保護區內採用“釘樁綁繩”控制車輛行駛路線,避免碾壓地表結皮層。對施工過程中産生的固體廢棄物進行分類回收、集中儲存與處置,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實現生態保護與工程建設雙贏。

  創新驅動保障工程質量。面對極端氣候與複雜地質條件,國家管網集團開展技術創新、施工創新、管理創新,着力將西氣東輸四線打造成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精品工程、百年工程。全面推廣和應用管道建設科技創新成果,在沿線7處地震斷裂帶,採用管徑1219毫米、X80高鋼級的大應變鋼管,有效提高大輸 

  量長輸管道在複雜地區應對地震變形的能力。大規模推廣應用18米等規格加長管,與使用常規鋼管相比,合計焊口減少6000道,焊口降幅達28.5%。全面推行“全自動化焊接、全數字化檢測、全機械化防腐”,焊接一次合格率達99%以上,較傳統手工焊效率提升3倍,焊縫成型精度、管道測徑數據精度、施工質量效率均有效提升。

 壓縮機心臟衛士

  數字賦能智慧管道建設。國家管網集團深挖智能工地建設,建立全線視頻監控系統,實行採掘作業面無監控不作業制度,通過視頻監控遠程查找隱患問題,常態化管控現場安全。利用無人機航飛技術沿着管道路由建立三維模型,實現工程進度質量一目了然,為優化資源調度提供數據支撐。為每一根管道定制專屬“身份二維碼”,全面記載材料生産、運輸、作業人員、施工工序、作業參數等詳細信息,形成數字孿生管道,為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依據。

  西氣東輸四線全線投産後將和西氣東輸二線、三線聯合運行,進一步完善我國西北能源通道,有效增強管網系統供氣可靠性和靈活性,將更多的中亞氣、新疆塔裏木上産氣和新疆煤制氣輸送到環渤海、中部和東南沿海地區,對優化區域能源結構、改善大氣環境和推動沿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糾錯】 【責任編輯:索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