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優質綠色産能助力世界能源轉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19 14:59:52
來源:經濟日報

中國優質綠色産能助力世界能源轉型

字體:

圖為在中企承建的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光伏電站拍攝的光伏板。(新華社發)

  近日,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全球總增量的六成。但報告也指出,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制定的目標相比,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量仍然存在較大差距,更凸顯出中國綠色産業蓬勃發展對世界能源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全球綠色産能需求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一方面,綠色産業憑藉低碳環保的獨特屬性,成為越來越多國家達成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手段。太陽能、風能以及水能産業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發展,可再生能源日益成為各國滿足新增電力能源需求增長的主力。在2024年全球發電量增量中,80%是通過可再生能源與核能滿足的,兩者合計佔比首次突破40%。根據測算,為進一步實現綠色轉型目標,至2030年前,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每年需增長16.6%,特別是眾多發展中國家對新能源産品的潛在需求巨大。

  另一方面,隨着科技不斷發展,新的綠色技術和解決方案不斷涌現,也為綠色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例如,智能電網、分佈式能源、碳捕獲存儲等技術的革新,為綠色産業拓展了全新領域,成為驅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同時,新型綠色産品和服務也刺激着全球綠色消費需求,例如,電動汽車、太陽能光伏板等産品,因其節能減排、節約資源的優點而備受各國消費者青睞。

  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只要減碳降碳還有空間,全球綠色産能就並非過剩而是不足。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國優質綠色産能正為世界能源轉型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優質綠色産能不僅強化了自身的能源安全屏障,更為構建全球能源供應的多元化格局貢獻了重要力量。2023年,以中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産品為代表的“新三樣”産品海外供應量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2024年,中國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增長71.9%;光伏産品連續4年出口超過2000億元;鋰電池出口39.1億個,創歷史新高。同時,中國還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開綠色能源項目合作,完成了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埃塞俄比亞阿達瑪風電項目等一批標誌性項目,讓不少發展中國家利用可再生能源“從夢想走進現實”。

  中國優質綠色産能還降低了全球綠色轉型成本。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技術快速迭代,量産光伏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不斷提級、兆瓦級風電整機技術已形成多條成熟路線、新能源汽車專利數全球領先等,以創新優勢不斷推動相關綠色産品和項目成本下降。例如,中國生産的低成本太陽能電池板正在點亮津巴布韋的農村;中國生産高性價比電動汽車越來越受歡迎,在眾多國家和地區,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報告指出,過去10年,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超過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歸功於中國創新、中國製造、中國工程。

  中國優質綠色産能發展優化了全球綠色産業鏈供應鏈。憑藉持續的技術創新、完善的産供鏈體系,中國新能源企業紛紛在出口國實現本土化發展,包括産品、服務、市場營銷、人力資源、供應鏈等方面的本土化。比如,鋰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在匈牙利建電池廠;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光伏企業,在東南亞配置生産基地,形成了海外一體化産能和完善的供應鏈體系等。通過這些國際合作和資源共享,中國與其他國家正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攜手促進全球綠色能源轉型的穩步前行。

  當前,中國優質綠色産能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彰顯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和大國擔當。反觀個別發達國家在大談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卻不斷設置貿易障礙,阻礙綠色技術和産品服務的全球流通。這與全人類追求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背道而馳,凸顯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本質,無助於世界各國兌現氣候承諾、實現低碳經濟,進而無益於全球能源轉型前景。(鄭 猛)(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糾錯】 【責任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