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田焦頁45-Z1HF井放噴測試獲日産14.54萬立方米高産氣流,這是涪陵頁巖氣田第384口立體開發調整井。得益於立體開發模式,涪陵氣田焦石壩區塊整體采收率提高到23.3%,相比2013年開發初期翻了一番。
截至目前,氣田累計探明儲量近9000億立方米,鑽井進尺累計突破500萬米,相當於鑽透565座珠穆朗瑪峰,累計産量突破650億立方米,為長江經濟帶沿線8省、市70多個大中型城市送去潔凈能源。
2012年11月,中國石化在涪陵焦石壩實現頁巖氣勘探重大突破,焦頁1HF井測試獲日産20.3萬立方米工業氣流,拉開了我國頁巖氣商業開發的序幕。
頁巖氣是一種非常規氣藏,以游離態或吸附態賦存於頁巖裂縫與孔隙中,也被稱為“人工氣藏”,開採時需要把頁巖壓碎才能讓氣體出來,是業界公認的世界級難題,其中水平井鑽井和壓裂技術尤為關鍵。十餘年來,涪陵頁巖氣田科技工作者們聚焦超長水平井技術難題,開展降摩減阻、軌跡精準控制、防碰繞障等技術攻關,在優快鑽井、精準壓裂等方面不斷積累經驗,有效提升單井産量和開發效益,推動實現頁巖氣田少井高産的目標。截至目前,已成功完鑽5口頁巖氣超長水平井,其中焦頁18-S12HF井以4286米刷新國內頁巖氣井最長水平段紀錄。
經過十餘年開發,涪陵頁巖氣田面臨老區産量遞減較快、天然氣保供任務重、生産壓力大等難題。如何提高采收率並實現持續穩産上産,是頁巖氣開發的關鍵問題。
如果把油氣資源開採比作“喝豆漿”,常規氣藏開採只需要縱向插根“吸管”就能“喝到豆漿”,而頁巖氣的開採在縱向插入“吸管”後,還需要繼續往橫向延伸,然後通過壓裂把頁巖壓碎形成通道,才能順利“喝到豆漿”。立體開發就是為了“喝到更多豆漿”而同時在多個層位使用不同長度的“吸管”。基於頁巖品質、應力、裂縫特徵精細研究,涪陵氣田明確了不同分區的開發層係劃分,形成了二層、三層差異化立體開發分區技術政策。
目前,在涪陵頁巖氣田,已累計部署立體開發調整井超400口,日貢獻氣量佔氣田總産量的50.2%,焦石壩區塊儲量動用率達到85.4%,三層立體開發區采收率提高至44.6%,達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
壓後取芯可以評價人工縫網。為提高頁巖氣多層立體開發采收率,技術人員持續攻關試驗壓後鑽井取芯技術,準確獲取地層數據。今年2月份,焦頁66東&&完成5口井壓後鑽井取芯工作,累計取芯段長1000.51米,全&&整體收穫率達99.58%。其中,焦頁66-檢5井刷新單&&取芯總進尺最長、單井水平段連續取芯進尺最長、水平段芯長最長、單次水平段長筒取芯進尺最長、水平段取芯平均收穫率最高5項鑽井世界紀錄,標誌着涪陵頁巖氣田壓後裂縫區鑽井取心技術達世界領先水平。
涪陵頁巖氣田自開發建設以來,探索形成南方海相頁巖氣“二元富集”理論,創新集成頁巖氣高效開發六大核心技術體系,首創我國頁巖氣立體開發技術,制定158項頁巖氣勘探開發標準和規範,取得200件國家專利授權,關鍵開發技術實現100%國産化,打造出頁巖氣勘探開發的“中國樣板”。其中牽頭制定的《頁巖氣開發調整方案編制技術要求》行業標準是我國首個針對頁巖氣立體開發的行業標準,於今年4月正式實施,將有效助力我國實現頁巖氣的持續高效開發。
涪陵頁巖氣田所在地區山川秀麗,是長江經濟帶上游重要的生態保護區。氣田啟動開發建設以來,堅決貫徹長江大保護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面推行“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清潔生産方式,應用網電鑽機、電驅壓裂取代傳統柴驅鑽井、壓裂,能源消耗平均減少33.2%,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投運國內首個頁巖氣産出水處理工程,氣田廢水回收利用率達100%;研發綠色環保的頁巖超滑水基鑽井液,降低頁巖氣井鑽井危廢産生量,油基鑽屑實行無害化處理後資源化利用,全力抓好水污染、噪聲污染、大氣污染及固體廢物的防治和防控,做好土地與生態保護,被自然資源部評價為“綠色典範”。
據測算,涪陵頁巖氣田的成功開發建設,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200萬噸,相當於植樹1.1億棵,或80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