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西氣東輸管道系統累計向長三角地區輸送天然氣突破5000億立方米,折合替代標煤6.45億噸,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硫1272萬噸,減少粉塵3.62億噸和二氧化碳7.31億噸,相當於種植闊葉林22億公頃約等於61個長三角面積。
互聯互通 織線成網
西氣東輸工程是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誌性工程,也是國家管網集團運營管理的“全國一張網”骨幹天然氣管道。目前,我國幹線天然氣管網的一次入網量每年超過220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管道系統輸量約佔其中50%,對於我國國産氣資源的開發、進口氣入網量的增加和下游清潔能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在美麗的長江三江口,江面船舶川流不息、兩岸綠意盎然,一條鋼鐵氣龍橫臥於河床下12米的深處,西氣東輸一線將來自西部地區的清潔能源匯入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之中。

近年來,國家管網集團加速推進管網互聯互通,推動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在長三角地區與中俄東線、蘇皖管道等互聯互通,織“線”成“網”,形成了“西氣東輸、俄氣南下、南氣北上、川氣東送、海氣登陸、靈活調配、全面保障”的供氣格局。長三角地區天然氣管網在“全國一張網”中的能源供應核心樞紐作用也進一步凸顯。

目前,西氣東輸管道途經長三角地區30個地市,每天向長三角地區176家用戶供應“福氣”,日均分輸量超1.3億立方米,最高日分輸量超2億立方米,供氣量約佔長三角地區天然氣消費總量的四分之三,超2億人口從中受益。
一網通辦 高效服務
國家管網集團在思想上求變、在産品上創新、在制度上優化,以卓越管網服務推動“X+1+X”油氣市場體系在實踐中加快落地。

去冬今春天然氣保供期間,國家管網集團充分發揮國家主幹管網與省級管網聯通優勢,創新啟動“管網聯運”服務,順利將舟山LNG接收站資源從浙江省管網鎮海熱電站上載,通過西氣東輸二線成功輸送至浙江周邊的下游用戶,進一步釋放了浙江省沿海地區LNG接收站的資源外輸活力。

通過建立“一單一票”高效機制,實現“一張車票坐到站”服務,這項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降低社會用能成本的成功實踐並非個例。

國家管網集團針對液態直供槽車運輸能力小、成本高、連續性與安全性較低的實際,與上下游托運商充分合作,探索“液賣氣交”管輸模式,利用管道輸送替代槽車拉運的方式,將天然氣輸送至終端用戶,72小時即可完成從托運商訂單提報到合同審批全流程,開創了“液態競拍+管道托運”能源供應新模式。

今年以來,陸續推出“管網通”“峰谷通”等服務産品,通過高效便捷、路徑清晰、價格透明的數字化服務,利用“全國一張網”運營、公平開放的優勢,採用市場化方式,為客戶提供綜合性天然氣提取與儲存解決方案和調峰服務,滿足客戶靈活存取氣需求,進一步提升了管網基礎設施綜合服務能力。
管網圖景向新而行
國家管網集團圍繞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進一步推進“全國一張網”建設。在江蘇南通,“萬里長江第一長隧”——中俄東線長江盾構穿越工程已完成管道敷設,預計今年年底前全面貫通投産,實現俄氣直供上海。川氣東送二線、蘇豫皖管道也在加緊規劃建設。隨着織網擴網步伐不斷加速,長三角地區能源供應與保障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2023年11月,國家天然氣管道互聯互通重點項目——西氣東輸二線與川氣東送嘉興聯通工程順利建成,通過新建具備正反輸功能的嘉善聯絡站,實現了西氣東輸二線與川氣東送管道的互聯互通。


截至2023年底,國家管網集團在長三角區域的在役油氣管道里程達1.2萬公里,管理運營全國主幹油氣管網達10.43萬公里,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