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染中國|萬物有靈-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2/15 10:17:56
來源:新華網

綠染中國|萬物有靈

字體:


看綠染的中國,賞壯美山河。2024年1月25日,新華網、貴州茅&&合製作的大型環境紀實類專題片《綠染中國》正式播出。系列紀錄片講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矚目成就,反映老百姓在生態環境改善過程中得到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國幅員遼闊,陸海兼備,地貌和氣候複雜多樣,孕育了豐富而又獨特的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多樣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隨着我國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瀕危和珍稀動植物逐漸回歸到我們的視野裏。本期節目走近彩雲之南的神秘與美妙,感受萬物共生的無限趣味。

  生物多樣性關係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呼喚我們站在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在天人合一、萬物並育的中國智慧下,一場人與自然的雙向奔赴正在上演。

  加快構建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首個國家植物園也在北京正式成立;在青藏高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多地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森林資源、濕地得到了有效增長與修復,生物遺傳資源收集保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全國90%的典型陸地生態系統、74%的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已得到有效保護。

  雲南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態系統類型。從古老堅韌的地衣,到高達近百米的大樹;從高海拔的鮮花,到善於偽裝的昆蟲,“動物王國”“植物王國”“物種基因庫”的桂冠被賦予這片神秘而美妙的土地。

  2021年,亞洲象“斷鼻家族”一場為期17個月的北遷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如今,在雲南,其種群由20世紀80年代的180頭增加到現在的300頭左右。

  從雲南,我們看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空前力度,與烙印在中華文化裏的對自然萬物的尊重。梯田邊長大的哈尼族人從小就浸潤在老人們關於自然崇拜、萬物有靈的故事和歌謠聲中。

  瀕臨滅絕的雲貓現身高黎貢山;棲息於白馬雪山的滇金絲猴數量已由1996年的13個種群1000至1500隻,增長到目前的23個種群3800余只;大理劃出“空中通道”,洱海成為候鳥“天堂”……

  雲南之外,中國大地上也呈現勃勃生機。大熊貓由“瀕危”降級為“易危”,翹鼻麻鴨成為武夷山來訪的“新客人”,三江源再現源頭千湖美景。在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了59科484種野生植物;在浙江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經過生態修復,目前,國家重點保護的樹種增加到20種,野生花卉498種……

  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在中國受到不斷加強的立法與司法保護。近10年來,我國頒佈和修訂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野生動物保護法、長江保護法等20多部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2024年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這是我國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主席國,持續推動“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落實的切實行動。

  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到“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望母歸”的人文理念,5000年中華文明充盈着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智慧。

  這片豐饒的東方熱土,古老的中國智慧教會人們“知止”,在“愛人”與“愛物”之間尋找平衡。人類與自然協調統一,保護神奇物種的同時,展現着大自然獨有的綠色生命力量。

 

出品人:徐明偉

總監製:王幸韜

監製:楊昱

製片:丁娜、李璇、胡永俊

策劃:彭曼妮、索煒

統籌:劉昌帥、向涌、寧英奇、辛闐闐、劉佳

編輯:石海平、張昊哲、楊靜

出品方:新華網

支持單位:貴州茅&酒股份有限公司

鳴謝: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委宣傳部

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雲南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

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委宣傳部

【糾錯】 【責任編輯:索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