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張昊哲)近日,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指導,北京企業聯合會、北京市企業家協會,天津市企業聯合會、天津市企業家協會,河北省企業聯合會、河北省企業家協會聯合主辦,中關村中慧先進製造産業聯盟承辦的2023年京津冀産業鏈供應鏈大會 京津冀百強企業、北京百強企業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
大會期間,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理事、標委會副主任,北京企業聯合會百強工作專家委主任陳玉濤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介紹了2023北京企業百強榜單整體情況,強調了企業要進一步重視創新在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科技創新是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必由之路。技術創新是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基礎,也是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完善産業生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據2023北京企業百強榜單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半導體性集成電路等,依靠技術創新推進行業變革的戰略性新型産業和未來産業,是北京市百強企業重點産業鏈主要集中的範圍。
陳玉濤介紹,在2023北京企業百強榜單中,國有企業佔比51%,民營企業佔比48%,在發明專利方面呈現雙增長的態勢。尤其是民營企業,發明專利增長數值達到了65%,研發人員佔比22.5%,研發費用投入達到了6.5%,可見近年來企業對於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
對於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當前推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不同形勢和共同要突破的關鍵點,陳玉濤認為,一是國有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整體利潤下降的趨勢下,表現依然比民營企業更加突出。
二是民營企業在海外創收方面有優質表現。從數據上看,民營企業的海外營收佔比較高、民營企業研發投入佔比較高。融入全球價值鏈,可以着重觀察企業在先進製造業端的海外創收,由此來判斷全球價值鏈及全球供應鏈的融入情況。“更多的先進製造業供應鏈核心産品的海外創收,意味企業在技術層面上的先進性,也代表着企業具有融入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能力。”陳玉濤説。
三是製造業百強企業中,研發人員及投入不斷增加,研發人員為44,575人,同比增長14.7%。研發投入經費634.89億元,同比上一年度增長5.86%。同時,北京製造業百強企業營業收入達19,222.94億元,佔全市規模企業的71.74%。從數量上看,民營企業與央企及地方國企各佔一半。
四是服務業百強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據了主導地位,這充分體現民營企業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創新能力,能夠快速適應市場變化,開拓新的業務領域,提高經濟效益。同時,民營企業也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促進了社會穩定和民生改善。在國際化市場上,民營企業也展現了良好的競爭力和影響力,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此外,根據資産分佈呈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少數企業控制了大部分的資産,而大多數企業的資産規模相對較小。
五是高精尖百強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達到67%,地方國企佔比21%,央企佔比9%,合資企業佔比3%。其中63家是上市公司,有60家企業只在A股上市,另外17家有上市計劃。此外,較2022年兩個萬億級産業集群和四個千億級産業集群入圍企業數量增加了6家。
8份百強榜單中,都將企業未來發展方向指向技術驅動型。過去企業增長的方式更多地靠的是資金驅動,比如資金密集型或人員密集型增長。但隨着全球局勢的變化,以及製造強國的深入推進,要融入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對於企業無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術驅動型將是企業走向長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