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通山抽水蓄能電站開工-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2/16 14:50:46
來源:新華網

國家電網: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通山抽水蓄能電站開工

字體:

  2月16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通山抽水蓄能電站(以下分別簡稱金上—湖北工程、通山抽蓄電站)開工。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金上—湖北工程、通山抽蓄電站的開工建設,拉開了今年電網重大工程建設的序幕,吹響了揚帆奮進的衝鋒號,是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大舉措,是促進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大項目,是服務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的大擔當,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行動。兩項工程可提高電力餘缺互濟、時空互補、多能互換能力,實現更大範圍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更好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效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和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構建,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為治邊穩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部地區快速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金上—湖北、通山抽蓄兩項工程總投資427億元。金上—湖北工程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特高壓直流多端級聯新技術,是目前海拔最高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工程額定電壓±800千伏、額定容量800萬千瓦。送端在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分別建設卡麥和幫果兩座換流站,匯集金沙江上游的水電和新能源;受端在湖北黃石建設大冶換流站,接入華中特高壓交流骨幹網架。直流線路全長1901公里,途經西藏、四川、重慶、湖北4省(直轄市、自治區)。通山抽蓄電站採用成熟、經濟的抽水蓄能技術,在湖北通山新建4&35萬千瓦可逆式發電機組,將發揮保障大電網安全運行的“穩定器”“調節器”作用和支撐新能源大發展的“充電寶”作用。

  金上—湖北、通山抽蓄兩項工程的開工建設,是堅決扛牢政治責任、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的實際行動。

  華中地區能源電力需求強勁,“十四五”期間預計用電負荷年均增長超6%,但一次能源資源相對匱乏,且用電負荷峰谷差大,電網調節能力面臨挑戰,對電力保供提出更高要求。金上—湖北工程建成後,每年可向華中輸送電量近400億千瓦時,相當於湖北省全年用電量的六分之一,在滿足電力可靠供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通山抽蓄電站建成後,雙倍調節能力達280萬千瓦,接近湖北電網最大峰谷差的20%,可充分發揮調峰、填谷、調頻、調相和事故備用等作用,提高電網頂峰保供能力。兩項工程建成後,將推動形成以多回特高壓直流跨區輸電大通道為重要保障、以特高壓/超高壓交流網架為主要支撐、以大規模抽水蓄能機群為助力的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格局,可發揮餘缺互濟、時空互補、多能互補優勢,保障能源安全。

 金上—湖北、通山抽蓄兩項工程的開工建設,是推動能源綠色轉型、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具體部署。

  川藏高原的水電和新能源資源富集,蘊藏巨大。未來二十年,金沙江、瀾滄江等大型水電基地及周邊的大規模光伏基地將陸續開發建設,總裝機規模將超過1億千瓦。建設特高壓“電力高速公路”是川藏高原大型清潔能源基地開發利用的先決條件。金上—湖北工程作為第一個進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壓直流工程,首次面臨地域“無人區”和技術“無人區”的雙重挑戰,需要突破國際現有高壓輸電技術、設備和施工能力的極限,使得川藏高原清潔能源大開發成為可能。工程投産後,每年可替代燃煤超過17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400萬噸,大幅提高華中地區綠電比例,具有重大示範引領作用。通山抽蓄電站設計年發電量15.6億千瓦時,年抽水電量20.8億千瓦時,建成後可有效平抑新能源隨機性、波動性影響,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助推能源綠色轉型。

  金上—湖北、通山抽蓄兩項工程的開工建設,是服務穩經濟穩增長、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

  電網工程投資大,具有帶動力強、中長期經濟效益顯著等優勢,可有力帶動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設備、原材料等上下游産業發展,推動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提高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在穩投資、保就業、惠民生中發揮重要作用。據估算,兩項工程可帶動上下游産業投資超過10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超過2萬個,綜合經濟社會效益巨大。通山抽蓄電站可帶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産業發展,對於穩産業鏈供應鏈穩就業等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將成為一個新的風景點,帶動當地旅游發展,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周邊百姓生活質量,促進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目前,國家電網已累計建成33項特高壓工程,經營區內網架結構不斷優化,為各類清潔能源發展提供堅強網架支撐,在保障電力供應、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經營區抽水蓄能電站將迎來建設高峰,預計新投産裝機容量超過2700萬千瓦,到2025年投産總規模達到5000萬千瓦。國家電網公司將以“人民電業為人民”為企業宗旨,以“為美好生活充電、為美麗中國賦能”為企業使命,以“一體四翼”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建設,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糾錯】 【責任編輯:張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