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青年之家”旗艦店開辦的暑托班上,大學生志願者輔導學生寫作。楊韜攝/光明圖片
7月25日,山東榮成華能石島灣核電科技館,孩子們在參觀、學習。李信君攝/光明圖片
7月21日,在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九里街道九里新苑社區開辦的暑托班上,來自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的大學生志願者帶着孩子們在戶外玩耍。新華社發
【記者調查】
每逢暑假,平時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的中小學生“神獸歸籠”,讓很多家庭面臨子女看護難題。
今年5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25年中小學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暑期託管,豐富假期生活。其實,早在2021年7月,為配合義務教育“雙減”政策,教育部就&&了《關於支持探索開展暑期託管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近年來,教育部連續&&相關通知推動暑期託管工作,形式多樣的暑期託管大量涌現。其中,不僅有中小學校自己組織的校內託管,有社會第三方組織的校外託管,更有通過學校、社區、博物館、圖書館等單位或幾個單位聯合起來一起組織的公益託管服務。記者調研發現,這個暑期,全國各地學校和公共文化場館積極創新託管服務模式,為青少年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暑期體驗。
滿足需求,普惠性託管覆蓋面擴大
今年暑期,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開設的託管服務以“安全護航、趣味相伴、全面發展”為宗旨,精心安排了趣味科普、體育鍛煉、沉浸式閱讀等豐富活動,讓孩子們在假期中也能收穫知識與快樂;廣東省東莞市東城朝盛學校精心設計“學業鞏固+素質拓展+健康運動”的多樣化暑托班課程體系,吸引了學校周邊百餘名小學生參與;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冗渡鎮榕朶圖書館聯合志願者團隊打造“快樂成長營”,通過繪本共讀、創意手工、乒乓球訓練等活動,讓孩子們在書香與歡笑中度過充實假期;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圖書館的“國器學堂”暑期公益託管班,為孩子們量身定制了一段融合傳統文化探索、書香閱讀賦能、多元素質拓展的成長之旅;山東省無棣縣信陽鎮文化書院整合鄉村書房資源,推出漆扇製作等非遺體驗課程,讓農村孩子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孩子每天早上不用催就起床,每天都堅持要去!”青海海西茫崖市大浪灘社區居民鄭女士的小兒子柯宇陽是暑托班的“忠實粉絲”。鄭女士告訴記者,暑托班不僅提供免費早餐,還通過豐富的集體活動和適度的獎品激勵,讓孩子“動起來、樂起來、充實起來”。“在家門口就能託管,安全又放心。”
大浪灘社區居委會委員茅涵毅介紹,該社區已連續舉辦3年暑托班。最初,社區工作人員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排查摸清轄區5~10歲雙職工子女、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等青少年的基本情況,了解居民在暑期兒童看護問題上的具體期望,進而決定開設暑托班。“自開辦以來,暑托班受到了家長們的熱烈歡迎。”
“今年是我們舉辦暑托班的第5年,各方面工作已比較成熟。”北京市石景山區蘋果園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工作人員張健介紹,“我們開設託管班的目的,一是為了解決周邊雙職工家庭的孩子看管難題——我們早晨8:30開門,晚上可延遲到5:30接孩子,方便家長上下班接送。二是為了通過系統化課程和活動讓孩子們充實愉悅、多交朋友、養成好習慣,減少孩子沉迷於電子産品的時間,幫他們過一個更有意義的假期。”
河南洛陽新安縣文明實踐中心暑托班,已安全有序運行4年。“4年來我們共託管孩子150余名,覆蓋小學各個年級和初高二學生,今年還新開設了自習班。”新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蔡紅麗説。
服務升級,兼顧“看護”和“育人”
公益暑托班如何真正實現“托得住、托得好”?
走進蘋果園街道綜合文化中心暑假託管班,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正在現場教授孩子們舞龍技藝,靈動的彩帶隨動作翻飛,孩子們在韻律中感受傳統民俗的活力,氣氛熱烈。
張健告訴記者,暑托班課程設計緊扣孩子的學習生活需求,開班首日,四大特色課程模塊便以沉浸式體驗贏得孩子們的喜愛。“財商課程針對孩子手握壓歲錢、易接觸網絡消費的特點,引導其樹立正向金錢觀和消費觀;非遺課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充分領略中華文化之美;體育類課程秉着強身健體、有益身心的原則,讓孩子在假期動起來。同時,暑托班還包含安全教育和作業輔導,整體課程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要求一致、內容互補。”
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程,讓暑期託管服務不再僅僅是“看娃”。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張毛毛對假期託管班進行了深入調研,她分析道:“傳統暑托班主要定位於提供滿足家長看護需求的‘托底’服務,而如今其角色正逐漸向‘綜合育人’轉變。許多暑托班不再局限於基礎的作業輔導和游戲活動,而是引入文體活動、科學教育、社會實踐、傳統文化與紅色教育等內容,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培養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從“看護”進階到“育人”,需要更多努力。
“大浪灘社區託管班打破‘統一看護’的傳統模式,由專業社工牽頭,深度融合兒童發展心理學與多元智能理論,創新打造分層分類的‘個性化+成長型’課程矩陣。”大浪灘社區居委會主任蘭卻介紹。
在不少公益暑期託管服務中,大學生的身影很常見。
在新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暑期託管班裏,來自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的本科生張家鋮和孩子們一起做手工、做游戲,帶着孩子們讀書。“我們參加暑托班的工作,是為了發揮自身的熱情和優勢,讓孩子們的假期生活更有趣也更有益。為此,我和同學們一起‘頭腦風暴’、共同精心設計,力求拿出最符合孩子們口味與需求的活動方案。目前看,效果不錯。”
在江西省宜春市,由市關工委、共青團宜春市委、宜春微愛公益聯合開設的15個暑期“假日課堂”自7月中旬起全面啟動,宜春微愛公益發展中心辦公室副主任許清介紹:“為辦好‘假日課堂’,2025年我們面向國內高校招募了31名宜春籍返鄉大學生擔任輔導員,並為他們提供崗前培訓。”
除了大學生,還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加入進來。
宜春微愛公益邀請宜春市關工委“五老”志願服務團、“薪火相傳”關愛報告團、心理諮詢師、兒童安全講師、藝術老師等走進“假日課堂”,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國家安全教育、防溺水宣傳教育等活動,並帶着孩子們走進市博物館、友福農場等地研學、實踐。
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社會工作係教授高萬紅認為,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暑托班,能實現兩方面價值:“一是動員更多資源投入托幼服務;二是讓被託管兒童及家庭感受到社會支持與溫暖,同時提升參與活動志願者的社會責任感,令其更深地體會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形成政府、社會參與者、被服務對象等多方共贏的局面。”
突破瓶頸,協同發力辦好託管班
在暑托班不斷發展、高質量推進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現實瓶頸。
“家長最看重託管班的安全保障和專業性,希望孩子在託管期間能處於安全的環境中,並由有專業素養的人員看護。”蔡紅麗坦言,“如果師資力量參差不齊,過度依賴志願者,可能導致專業度不足、缺乏個性化設計、孩子收穫不大等問題。”
保障託管服務者的專業性和師資穩定,有助於進一步提升託管班的安全性。對此,高萬紅建議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在選擇第三方社會組織或招募志願者時,優先考慮與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相關的專業背景;二是對參與者開展崗前培訓;三是建立評估評價與激勵機制,對表現優秀的志願者給予獎勵,對不合格者不予錄用,同時通過崗前培訓和事後總結提升服務質量。此外,還需建立志願者保障機制,如為其購買意外險等,以激發志願者參與積極性。
張健提出,現有暑托班的師資和運營投入主要由組織方自行承擔,如果能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則可以提升課程專業度、優化師資,並增設午餐服務。
關於暑托班的服務經費保障問題,記者了解到,各地正在開展探索。如浙江省衢州市財政局安排60萬元保障暑托班“應開盡開”,覆蓋全市“愛心托班”點位150余個。
張毛毛在調研中發現,暑托班的開辦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現象。“不同地區在服務覆蓋範圍、資源配置水平和服務質量等方面存在梯度差異,特別是農村地區服務供給相對薄弱。暑托班具有很強的季節性,不少地區擔心資源浪費,所以行動上不夠積極。”針對這一問題,她提出,可構建“三位一體”的優化方案:在空間利用方面,推行“時段差異化使用”模式,實現校園設施在學期與假期之間的功能轉換;在人力資源方面,打造“專業+志願”的彈性團隊,建立師資共享機制;在服務內容方面,開發“基礎看護+素質拓展”的複合型課程體系,提升資源使用效率。(記者 楊颯 通訊員 杜澤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