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師範院校承擔着培養師範生的重任,是教師教育的“第一校園”,優質基礎教育學校是師範生鍛煉從教硬實力的沉浸式練兵場,是教師教育的“第二校園”。針對師範生教育實踐中存在的目標不夠清晰,內容不夠豐富,形式相對單一,指導力量不強,管理評價和組織保障相對薄弱等共性問題,北京師範大學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借助大學學科資源和全國附校辦學實踐,建設培育師範生“第二校園”,通過目標融合、機制融通、資源融聚、方式融智,形成學科共建、人才共育、學術共研、資源共享的良好協同育人生態。
以“雙師”鏈結理論與實踐。師範生培養實施“雙導師制”,即由大學學科教師擔任理論導師,合作附校教師擔任實踐導師,共同指導師範生成長的模式。日常學習階段,理論導師帶領師範生參與基礎教育應用推廣項目,深入體驗理論前瞻性項目在合作附校的試點實施;教育實習階段,實踐導師指導師範生通過實踐問題研究項目,完整經歷從識別真實問題到生成解決方案的研究流程。“雙導師”協同指導模式,帶領師範生深度參與課題研究,助其直觀理解“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理論”的內在互動機制,有效提升了師範生的實踐能力。
以“雙進”豐富教研與教學。大學充分整合優質學科資源,以提升基礎教育學校資源服務的系統性、精準性和實效性,組建“基礎教育學科共同體”,強化對合作附校的專業性、學術化引領及內涵發展的資源支撐力。大學學科教師帶領師範生深入合作附校通過聽評課指導、座談交流、專題工作坊等多種形式,聚焦一線教學問題,促進合作附校教研水平提升。合作附校教學名師走進大學,為師範生帶來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的一線案例,充實和豐盈師範生課堂,共同培養具有“四有”標識的未來教師;同時參與大學改革試驗所需的數據採集、成果孵化、實踐運用等過程,反哺大學學科建設,促進大學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提升。“雙進”實現了大學-附校內涵共促、成果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
以“雙實踐”創新育人模式。創新見習實習研習模式,提升師範生實踐效能,打造實踐育人新陣地。圍繞師範生從教地區開展定制化教學實踐與鄉村振興調研,依託全國近百所合作附校,創設多樣態的“雙實踐”教育情境,構建城鄉“雙實踐”模式,為師範生提供發達地區和偏遠地區不同區域和層次學校實踐資源,增加多元化實操選擇、多層次研學交流。跟班聽課並與附校青年教師、骨幹教師深入交流,拓寬教育視野,增強教育教學能力,全方位培養師範生從教能力;開展暑期社會實踐項目,通過義務支教、青春宣講、調研尋訪、公益服務等形式回應國家與社會需要。
“雙師·雙進·雙實踐”,聚焦師範生培育全鏈條、閉環式培養,讓師範生在真實教育實踐場域中,對標“四有”好老師標準,堅定師範生教書育人信念,厚植教育報國情懷,培養身為人師操守,激發教師職業崇敬,全面提升師範生“樂教適教”硬實力,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奠定堅實的師資基礎。北京師範大學將持續統籌調配優質資源,不斷豐富實踐育人模式,賦能“未來教師”專業成長,助力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高質量融合發展。(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發展管理部 趙志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