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愛之名”行“暴力教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5/20 10:52:15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不要“以愛之名”行“暴力教育”

字體:

親子溝通障礙和“暴力教育”,是造成一些家庭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近來,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就圍繞這類問題,為相關家庭子女和父母提供心理幫助。

團嘉興市委12355青少年服務臺心理專家、秀洲區康安醫院院長沈明芳分享了近期進行心理幫助的案例。初一學生小章因為學習與爸爸發生激烈衝突,並離家出走。小章撥打了團嘉興市委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電話,沈明芳接到電話時聽到小章上氣不接下氣,用哽咽的聲音説:“老師,爸爸剛剛打我,我受不了就跑出來了……太難受了,感覺活著太沒意思。”

沈明芳確認小章此刻是安全的,然後進行詢問。當晚小章在完成作業後剛打開手機玩了一會兒,就被爸爸撞見了。爸爸下意識以為孩子一直在玩手機,沒有好好學習,非常憤怒。

小章告訴沈明芳,爸爸經常將自己和“別人家的小孩”進行比較。她平時非常努力,但由于成績沒有大幅度進步,爸爸時常責罵,甚至動手打她。

沈明芳安慰小章:“你一直都有自己的計劃和想法,但是爸爸媽媽似乎看不到你的努力,這讓你很難過。你其實渴望他們能看到你的努力。”

小章説,自己內心最大的希望是多得到父母的信任。但由于平時爸爸性格強勢且暴躁,她不敢直接表達真實的想法。

經過開導,小章的情緒慢慢穩定下來。沈明芳提出,可以和她爸媽直接溝通。

第二天,沈明芳請小章一家來到心理咨詢室,為他們開展係統的家庭治療。沈明芳發現,小章父母出現的問題是:不了解青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一味使用自己小時候所接受的教育方式。

沈明芳問小章爸爸:“看到您為了孩子能夠有所成就付出了很多努力,如果您在工作中也經常被否定,內心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小章爸爸沉默了很久,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批評小章、將她與別人比較的行為,沒有起到激勵作用,反而讓孩子失去信心,以及對家長的信任。

沈明芳約定與小章一家開展一周一次的家庭咨詢。“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被肯定、被看見,這一階段的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都在增強,更加需要被平等對待,像大人一樣被尊重”。

經過一個月係統的家庭治療後,小章父母學習到該如何與孩子心平氣和交流問題。隨著溝通模式的改善,親子關係也得到修復。

像小章一家出現的家庭教育和親子溝通問題,在平日心理熱線咨詢中屢見不鮮。沈明芳指出,造成這類問題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家長們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點,過分關注學習,對孩子全方位管束,不給孩子自我成長與發展的空間,讓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不勝其煩,迫使孩子遠離父母。

沈明芳建議,家長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反省自身言行,掌握溝通的方法和技巧,拓寬溝通的話題,保障交流的時間,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間,不要“以愛之名”行“暴力教育”。(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糾錯】 【責任編輯:孫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