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自然界陽氣潛藏,人體也順應這一規律,進入固本培元的黃金時期。《黃帝內經》中提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立冬節氣的到來,標誌着通過膏方調養身心的最佳時節已然來臨。那麼,這凝聚着千年智慧的膏方,究竟適合哪些人群?服用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讓我們一同揭開其神秘面紗。
膏方源流與發展
膏方,又稱“膏滋”,是中醫藥傳統劑型中的瑰寶。其歷史可追溯至漢代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其中已有外用“膏”劑的記載。歷經千年傳承與發展,內服膏方逐漸成熟,成為獨具特色的養生治病劑型。
膏方的配製遵循中醫“君臣佐使”組方原則,強調藥物間主次分明與協同作用。一道上乘的膏方,往往需要精選二十余味藥材,經過浸泡、煎煮、沉澱、濃縮、收膏等十余道工序,終成“色如琥珀、質若凝脂”的養生精華。其獨特優勢在於:
濃縮精華:一勺膏滋,經反復煎煮濃縮,集藥材之精華,藥效尤著。
口感宜人:以阿膠、蜂蜜等收膏,良藥不再苦口。
個體定制:經由中醫師望聞問切辨證論治,實現“一人一方”。
冬令進補,順應天時
為何冬季特別適合服用膏方?這其中蘊含着深刻的中醫智慧:
·自然界陽氣潛藏,人體腠理緻密,進補不易流失
·脾胃運化功能旺盛,對滋補品的吸收能力最佳
·慢性疾病進入相對穩定期,適宜“緩則治其本”
適宜膏方的人群
中老年人:隨着年齡增長,臟腑功能逐漸衰退,常見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夜尿頻多等症狀。膏方能夠補益肝腎、填精養血。其有效成分可能作用於調節內分泌、改善骨代謝、促進蛋白質合成等環節,從而延緩生理機能衰退。
亞健康人群:長期疲勞,伴有失眠、健忘、畏寒等不適,但體檢指標未見異常。膏方能夠調和陰陽,幫助身體恢復平衡。從現代醫學視角看,有助於調節壓力激素水平、改善睡眠質量、平衡自主神經功能。
慢性病患者:如哮喘、冠心病、類風濕關節炎等慢性疾病穩定期,合理配伍的膏方可扶助正氣、減少復發。現代研究表明,膏方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過調節免疫功能、減輕慢性炎症等途徑發揮作用。
病後康復者:手術、放化療或大病後,身體處於虛弱狀態。膏方的甘潤厚味能夠補益氣血,促進機體恢復。現代研究顯示,膏方富含多種營養素及生物活性成分,能提供營養支持,改善免疫功能,加速康復進程。
特殊人群:更年期女性潮熱盜汗,宜滋腎疏肝;體弱兒童反復感冒,當益氣固表;職場精英長期熬夜、陰血耗傷,宜養陰安神。膏方均可因人制宜,個性化調理。
服用膏方需謹慎
儘管膏方益處良多,但並非人人適宜。以下幾種情況需特別注意:
·濕熱體質:面泛油光、大便粘滯不成形、口苦苔黃膩者慎用。
·外感初起:發熱、咳嗽等急性感染期應先治外感。
·血糖異常:傳統含糖膏方需避免,可選用代糖配方。
·特殊時期:孕婦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服用膏方的注意事項
服用前:脾胃虛弱者,可先服用“開路方”健脾化濕,改善腸道功能、為後續吸收膏方打好基礎。
服用期間需注意:
·忌食蘿蔔,以免破氣影響補益效果。
·避免飲用濃茶、咖啡,防止影響藥物吸收。
·少食辛辣、海鮮、油膩食物,防助火生痰。
·保持飲食七分飽,給脾胃足夠的運化空間。
服用方法:
·噙化:取一勺膏方含於舌下,徐徐咽下,吸收效果最佳。
·沖服:早晚各一次,用溫水調服。
此外,每日堅持適度戶外運動,如散步30分鐘,助陽氣升發。服用後,建議定期復診,便於醫師根據身體反應調整方藥。
專家結語
膏方之妙,在於“因人、因時、因病”制宜,既要“補其不足”,更要“不留邪戀”。在這個萬物收藏的冬季,辨證施補,讓這一勺凝聚天地精華的膏滋,成為滋養生命的甘泉。
作者介紹
何春,副主任中醫師|蕭山區名中醫|蕭山區中醫院高質量發展辦主任兼名中醫館館長
師承浙派中醫骨傷精髓,現任蕭山區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市、區兩級中醫病案與醫療質控副主委,並任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病案研究分會常委、全國脊柱健康專委會委員、浙江省中西醫結合骨內科學組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