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享呼吸 卓越人生”中國重度哮喘精準診療圓桌論壇在進博會召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1 17:24:03
來源:新華網

“舒享呼吸 卓越人生”中國重度哮喘精準診療圓桌論壇在進博會召開

字體:

近日,以“舒享呼吸 卓越人生”為主題的中國重度哮喘精準診療圓桌論壇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瞿介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時國朝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湯葳教授,重度哮喘患者代表張女士等嘉賓出席了本次論壇。本次論壇聚焦重度哮喘的精準診療與規範管理,探討生物製劑等創新治療方案帶來的患者獲益,推動診療方案向規範化、精準化、個體化發展,助力“健康中國2030”呼吸疾病防治目標的實現,共繪中國呼吸疾病學科發展新藍圖。

活動現場

重度哮喘危及生命 嗜酸性粒細胞是炎症關鍵

重度哮喘是指連續3個月及以上規範使用中-高劑量ICS-LABA治療方案並且針對共患疾病和環境因素等進行處理後仍未控制,或者在高劑量ICS-LABA治療方案降級時出現加重的哮喘。相較於輕中度哮喘,重度哮喘患者肺功能更差,更容易出現不可逆性氣道阻塞,患者的症狀控制水平較差,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症狀加重甚至會出現呼吸衰竭、意識障礙等,危及生命。

湯葳教授&&:“大部分重度哮喘患者罹患的是重度嗜酸粒細胞性哮喘(SEA),這是一種以氣道和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異常增高為特徵的嚴重哮喘亞型。其中嗜酸性粒細胞(EOS)是哮喘2型炎症的重要效應細胞,與哮喘加重密切相關。目前我國近80%的重度哮喘屬於SEA。而臨床判斷SEA並不複雜,只需進行常見的血常規檢測,若血常規報告反復多次顯示EOS≥0.15(單位:109/L),醫生結合患者相關病史,即可初步判斷患者是否為重度嗜酸粒細胞性哮喘。”

從控制到臨床治愈 生物製劑改寫重度哮喘預後新格局

當前,哮喘的治療目標在於控制症狀並降低急性發作風險,但部分患者即使接受傳統藥物治療,病情仍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對此,湯葳教授建議在維持基礎治療的同時,及早啟用生物製劑干預。

她提到:“《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時隔五年重磅更新,首次提出‘臨床治愈’可作為哮喘管理的更高目標,明確指出部分患者在生物製劑治療後,若持續1年以上無症狀、無急性發作、肺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且無需口服激素治療,即可視為達到臨床緩解/治愈。這一突破成功改寫了重度哮喘的治療格局,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湯葳教授特別強調:“即便使用生物製劑,若患者自行停藥或隨意調整劑量,仍會導致急性發作風險上升。因此,患者應遵循醫囑長期規範用藥,才能避免治療功虧一簣。”

構建呼吸學科發展新體系 引領重度哮喘規範化管理

時國朝教授在論壇中回顧了哮喘治療的發展歷程:“從醫三十多年,我見證了哮喘治療從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和全身激素,到吸入糖皮質激素,再到生物製劑的跨越式進步。生物製劑的出現,使臨床醫生得以追求‘臨床治愈’的目標。除藥物之外,疾病管理同樣至關重要。上世紀90年代,瑞金醫院成立了‘哮喘之家’俱樂部,通過宣教與隨訪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近年來,又建立了‘咳喘中心’,借助互聯網工具實現院內外一體化管理,為患者提供全病程、持續的專業守護。”

瞿介明教授進一步指出,中國呼吸學科在過去30年間取得了“飛越式發展”,其三大核心進展包括:科研創新——從發病機制和藥物機制出發,推動靶向療法與新藥開發;學科建設——以學科體系、人才隊伍和行業生態為“三駕馬車”,協同發力、系統推進學科建設。經過十五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呼吸學科已從相對薄弱走向成熟強大,完成了從追趕到引領的跨越;臨床轉化——實現創新藥物和科學理念的落地,讓更多患者享受到前沿的治療方案。“如今,我們不再是手中空無‘武器’的醫生,而是真正能夠用科學改變患者生命的‘戰士’。“

展望未來,在呼吸學科高質量發展與創新研發的雙重驅動下,以生物製劑為代表的精準療法將推動診療體系向更高水平發展,助力患者跨越疾病陰霾,邁向“舒享呼吸、卓越人生”的可期未來。

【糾錯】 【責任編輯:宮曉倩 肖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