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屆進博會上,琳瑯滿目的健康創新成果中,過敏性疾病防治相關專區的人氣格外高漲。昔日被視為“小眾困擾”的過敏問題,如今已成為影響億萬國人日常的高頻健康問題。
當前,我國過敏性疾病發病率持續攀升,過敏性鼻炎、兒童過敏等問題日益突出,且多症狀共患、反復發作的特點,讓不少患者深受困擾。深耕中國市場三十餘年的拜耳攜開瑞坦家族全系列産品重磅亮相,不僅帶來覆蓋兒童與成人的精準抗過敏解決方案,同時邀請國內過敏診療領域頂尖專家,通過“産品+科普+診療理念”的呈現方式,為公眾解鎖科學抗過敏新路徑,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落地。
拜耳攜開瑞坦家族亮相:覆蓋全人群的抗過敏“硬實力”
在拜耳展&,一系列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過敏場景的解決方案引發廣泛關注。作為拜耳健康消費品的核心抗敏品牌,開瑞坦憑藉32年的市場積澱,成為億萬消費者信賴的選擇。據了解,此次進博會,拜耳帶來了原研開瑞坦氯雷他定片,其快速抗過敏、24小時長效保護的特點,滿足了成人日常抗敏需求;針對兒童群體,歐洲進口的開瑞坦原研氯雷他定糖漿,以更溫和的配方讓家長放心;而家族新成員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則作為二代鼻用激素,兼具安全性與有效性,3歲以上兒童和成人均可使用,同樣源自歐洲進口的品質保障,為過敏性鼻炎患者提供了新選擇。
拜耳健康消費品戰略合作客戶事業部市場總監何穎佳&&,很多過敏患者之所以病情反復,根源在於對疾病的認知不足。對於過敏人群而言,除了依靠優質的抗敏産品,還需要對過敏擁有科學的認知。所謂“防治並重”,核心在於除了有效治療,預防同樣關鍵,而預防的第一步,正是樹立科學的認知觀。
何穎佳介紹,為此,拜耳在展&特別打造了互動式科普小課堂,邀請兩位過敏領域權威專家現場答疑,為“過敏星人”量身定制科學實用的生存指南,幫助公眾建立正確的過敏管理觀念,從源頭降低發病風險。
過敏發病率持續攀升,多重因素催生健康挑戰
“中國過敏性疾病總患病率已超過20%,而西方國家不少已接近40%,這一數據仍在持續上升。”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關凱教授揭示了過敏問題的嚴峻性。其中,過敏性鼻炎發病率已達17%-20%,兒童特應性皮炎和濕疹發病率超10%,食物過敏最高可達6%-8%,哮喘患者中更是有40%與過敏相關,且多疾病共患的特點讓診療難度顯著增加。
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學分會主任委員、江蘇省人民醫院過敏診療中心主任程雷教授進一步分析,發病率攀升背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是過敏原暴露增多,氣候變暖、環境污染延長了過敏原暴露時間、增強了暴露強度,家庭中寵物飼養也成為重要過敏原;其次是生活方式與飲食結構的改變,讓人體接觸的過敏原種類更複雜;而公眾認知不足導致治療不規範、周期不足,進一步加劇了病情反復與加重。
發病率的持續上升,給我國醫療體系帶來了多重挑戰。程雷教授指出,當前過敏診療資源分散在耳鼻喉科、呼吸科、兒科等多個專科,缺乏統一的診療體系,基層醫生診療能力參差不齊,過敏原檢測與診療方案標準化程度不足,難以滿足患者長期管理需求。
專家呼籲重視規範診療,個性化方案覆蓋全病程
在過敏性疾病的診療方面,關凱教授提出了多維度協同的規範方案,為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提供了明確指引。
在抗組胺藥的選擇上,關凱教授提到,上世紀40年代出現的一代抗組胺藥雖能控制過敏症狀,但這類藥物用藥後常出現昏昏欲睡、口乾、倦怠等副作用。而從一代到二代抗組胺藥的升級是里程碑式的改良,其大幅消除了鎮靜嗜睡的副作用,實現了療效與安全性的兼顧,“像氯雷他定等二代非鎮靜類抗組胺藥,如今在臨床中應用廣泛,對於輕症兒童過敏患者來説,是兼顧效果與安全性的優質選擇。”
針對兒童過敏的抗過敏、抗炎治療,家長常陷入一些用藥誤區:比如誤將成人用藥減量給兒童使用,忽視兒童生理特點與成人的差異;或是因擔心激素副作用,盲目拒用導致症狀加重等等。對此,關凱教授強調用藥及劑型選擇要兼顧適用性和依從性,比如低齡兒童使用抗過敏藥時,優先選擇糖漿劑等液體劑型,避免吞咽困難或劑量誤差。對中至重度、症狀持續的兒童,首選鼻用糖皮質激素,例如糠酸莫米松這樣的二代鼻用糖皮質激素,不僅適用於3歲及以上兒童與成人,能強效緩解鼻腔及眼部過敏症狀,且因全身生物利用率低,不會在控制病症時干擾兒童自身激素平衡,避免影響其生長髮育。
他進一步指出,若兒童使用常規藥物後症狀仍未改善,需及時就醫排查原因,通過病情綜合管理減少藥物依賴;若口服抗過敏藥對鼻炎無效,鼻用糖皮質激素可作為升級選擇。而對於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學習,或持續發作四週以上的情況,需採用降階梯治療策略,在首選糠酸莫米松等鼻用糖皮質激素的基礎上,聯合二代抗組胺藥等一線藥物,以達到更優的治療效果。
多學科協同打造“一站式”服務,助推診療體系升級
作為國內過敏診療的標杆,江蘇省人民醫院過敏診療中心憑藉“一站式”服務模式獲評世界過敏組織(WAO)卓越中心,其建設經驗為全國診療體系升級提供了重要參考。程雷教授介紹,中心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將過敏原檢測、診斷、治療、預防、科普、管理整合為統一體系,實現全流程閉環服務。
多學科聯合(MDT+)機制是中心的核心優勢。程雷教授&&,中心打破科室壁壘,將分散在耳鼻喉科、呼吸科、兒科、皮膚科、消化科等專科的過敏相關疾病納入統一管理,通過交叉學科融合,減少患者分散就醫的負擔,提升診療效率。同時,中心積極引入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應用於疾病管理與患者教育,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率。
程雷教授指出,將成熟經驗複製推廣至全國,需突破三大關鍵環節:一是政策層面與醫院領導的支持,推動變態反應專科與過敏診療中心建設;二是建立統一的診療指南與專家共識,規範臨床路徑,實現診療同質化;三是加強人才培養,構建完善的人才梯隊,夯實學科發展基礎。最終目標是形成覆蓋三甲醫院至基層醫院的全國過敏診療網絡,讓更多患者享受標準化規範治療。
此外,完善我國過敏性疾病防治體系,需要政策層面、醫療機構、企業、媒體等社會力量形成協作合力。程雷教授強調,政策層面需加強頂層設計,醫保政策應給予有力支持;醫療機構需加速過敏診療中心建設與多學科協作,強化基層醫生培訓;企業應持續創新,推動優質藥物准入與普及;媒體則需加大科普宣傳力度,提升公眾健康素養。
進博會作為全球健康創新的交匯&&,為過敏防治領域的技術交流、理念傳播與資源整合提供了重要契機。談及過敏診療未來發展,專家一致認為,未來隨着更多優質創新成果的引入、診療體系的不斷完善、多方協作的持續深化,我國過敏性疾病防治能力將持續提升,為億萬患者築起堅實的健康防線,為“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推進注入強勁動力。在進博會的助力下,“過敏星人”的健康生活,正從期待變為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