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展&上,波士頓科學舉行了“從‘引進來’到‘共生長’:跨國械企如何與中國醫療生態雙向賦能”主題沙龍。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科處副處長奚濤、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註冊處郟貝爾、先瑞達運營副總經理盧立中,與波士頓科學全球供應鏈中國副總裁吳秀蘭出席活動。各方圍繞政策創新助力外資企業本土化與産業鏈合作、服務創新加速醫療器械可及性惠及更多醫患、産業鏈協同推動中國醫療行業高質量發展等話題展開了深度交流。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醫療行業的創新使命正在演進升級。加速前沿創新産品的引進與落地,讓更多中國病患受益於全球先進醫療技術,對於跨國醫療器械企業而言,是融入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吳秀蘭首先回顧了公司完善本土化産業鏈布局的推進歷程。她&&,從2023年與臨港簽訂戰略投資協議、到2024年臨港工廠建成開業,再到2025年4款創新産品的型檢樣品在臨港工廠下線,連續三年“三級跳”的過程,足以彰顯“波科速度”與中國速度。她特別指出,在這一過程中,公司得到了來自上海藥監部門和臨港管委會的大力支持,這為波士頓科學本土化路徑的深入推進提供了重要助力。
奚濤介紹了臨港新片區為支持企業落地所採取的措施。他&&,臨港從政策適配到技術檢驗,從創新申報到全程輔導,多方協同的培育體系為波士頓科學搭建起高效産品上市路徑,也為外資醫療器械企業落地中國市場提供了可複製的服務樣本。他進一步談到,臨港要做的就是讓産業鏈上的每一家企業都能在這裡找到位置、創造價值、共同成長。
郟貝爾從監管服務的角度分享了體會。他提到,在波士頓科學臨港項目落地前,藥監部門就已提前開展溝通,通過派出專門團隊指導工廠建設和體系建立,提升註冊審評和體系核查的效率。此外,上海藥監局也深度參與政策推動,推出了本市的進口轉産規定,不僅吸納了國家政策核心,更結合實踐梳理註冊資料、體系核查等細節形成指引附件,開通諮詢熱線精準對接企業需求。他強調,上海的營商環境體現在自身的規範性,同時也會通過提前指導、細節賦能的優質服務,助力企業在上海站穩腳跟,並服務全國乃至全球。
在發言中,盧立中分享了與波士頓科學合作的歷程與收穫,他&&,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在GX1射頻消融産品從項目準備到型檢樣品生産的全過程,體現了國內效率與波士頓科學質量管理優勢的結合。他同時也指出,先瑞達的目標是在獲得穩定的生産基礎後,能夠基於全球更多國家和地區患者的需求,實現“在中國製造、銷往全球”:其中,上月剛獲美國FDA批准的射頻消融導管,即將在波士頓科學市場團隊的合作下於美國上市;另一款用於外周下肢血管治療的創新藥物涂層球囊,也正在歐美進行多中心臨床試驗,為未來上市做準備。
隨着本土化進程的深入,波士頓科學在中國的布局也拓展至更廣泛的供應鏈協同。吳秀蘭談到,中國醫療器械供應鏈的創新能力,正在為全球供應鏈注入新的活力。多路徑的本土化,只是波士頓科學在優化本土智造産業鏈、供應鏈的第一步。公司目前不僅關注産品産線的落地,也持續關注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的國産化,並與本土夥伴開展聯合研發,希望未來能更快速地滿足到臨床終端的需求。
展望未來,各位嘉賓也分享了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奚濤&&,臨港將繼續研究&&支持政策,相信通過各方的協同並進,臨港必將在世界級生物醫藥産業高地中佔據一席之地。郟貝爾提出,上海藥監局將繼續做好監管與服務,支持企業生産出好産品並走向全球,建立起中國醫療器械的口碑。盧立中則&&,先瑞達將繼續推進中國創新産品的出海進程,這種中國創新産品“走出去”的模式,是先瑞達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