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國市場20周年之際,因美納作為全球基因測序和芯片技術領導者,以“築新廿載,序啟未來”為主題,六度赴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本屆進博會,因美納不僅帶來了全球同步的前沿技術,更通過一系列本土化合作與布局,踐行“在中國,為中國”的長期承諾,為中國生命科學領域新質生産力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因美納參展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擁有與全球同步的工具對中國制藥産業實現‘0到1’的突破至關重要。”在因美納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鄭磊看來,進博會的核心價值在於“賦能”,而因美納20年的本土化深耕,核心就是“持續將全球最新的技術與經驗引入中國市場,再助力中國創新走向全球”。
因美納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鄭磊
“在中國,為中國”:扎根本土廿載,構建全鏈條本土化
2005年,因美納以進口商的身份進入中國,彼時中國基因測序産業尚處於萌芽階段。“最初我們核心就是把全球成熟的測序設備引入,為科研機構提供基礎工具支持。”鄭磊回顧道。誰也沒想到,這顆種子在20年間生根發芽,長成了覆蓋商務運營、生産製造、科研合作、生態構建的全鏈條本土化體系。
2019年成為因美納本土化的關鍵轉折點。這一年,“因美納”中文品牌名正式啟用,上海漕河涇4441平方米的大中華區總部落成,同時全面切換人民幣結算。“2019年的這些動作不是簡單的運營調整,而是我們聚焦‘創新本土化’、深度融入中國市場的明確信號。”鄭磊解釋,“中國早已是因美納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更是全球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支撐,是全球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
2022年,因美納在上海閔行區浦江鎮啟用中國生産製造基地,這是其繼美國、新加坡之後的全球第三個製造基地。“精密製造必須精益求精,從原料採購到裝機驗證,我們全程嚴格把控,確保本土製造的設備和全球其他地區科研機構使用的産品保持同等穩定性。”鄭磊透露,該基地2023年就實現了NextSeq™2000測序儀及5款臨床試劑的本土交付,2024年更是通過ISO1348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標誌着本土製造達到國際標準。
截至2025年,因美納的本土化布局已全面開花:北京辦公室與分撥中心投入使用,北京客戶體驗中心建設啟動,在華所有設施均獲LEED金級或銀級認證;更重要的是,在本屆進博會上,因美納與隸屬於Venture Corporation集團的上海聚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隸屬於Jenoptik集團的德瑞光學科技(武漢)有限公司達成中國供應鏈夥伴戰略合作關係,進一步強化本地供應韌性與深度,推動其更高水平的整合與本地産能擴展。
因美納與上海聚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德瑞光學科技(武漢)有限公司達成中國供應鏈夥伴戰略合作關係
“二十年的發展,我們已經從單純‘在中國賣産品’,升級為‘與本土産業價值共創’。”鄭磊感慨,在大規模群體基因組測序研究領域,因美納以高通量測序及分析設施,支持臨床研究課題與“姑蘇隊列”“泰州隊列”等大型隊列項目,因美納已深度融入中國基因測序産業的每一個關鍵發展階段。
進博“零延遲”首秀,前沿技術直擊中國産業痛點
“進博會是開放包容的創新合作&&,我們始終堅持把全世界最新、最好的解決方案第一時間帶到中國市場。”鄭磊的這句話,在本屆進博會上得到了充分印證。
9月全球發布、10月正式開售的Illumina® Protein Prep蛋白組學解決方案,僅一個月就亮相進博;10月中旬剛全球發布、尚未開啟銷售的5鹼基解決方案,也通過進博完成中國首秀。這種“與全球同步甚至超前”的展示節奏,在跨國企業中並不多見。
“中國制藥産業已成為一個全球創新的提供者,他們需要與全球同步的工具實現創新藥‘0到1’的突破。”鄭磊直言,這款蛋白組學方案的核心優勢,正是解決了行業“檢測量”與“準確性”難以兼顧的痛點。現有行業技術單次最多檢測5000個蛋白,CV值(變異系數)高達15%-20%,而因美納採用全新核酸適配體技術,單次可檢測9500個蛋白,中位CV值僅5.5%。“明年我們還將向12000個、15000個蛋白檢測目標突破,這幾乎能覆蓋制藥相關全部蛋白,所以美國發布後,大量中國藥企和服務中間商立刻來問詢。”
另一款5鹼基解決方案,則精準擊中了臨床科研的核心訴求。“過去行業裏檢測基因變異和甲基化,得分兩次操作,既耗時又浪費珍貴的臨床樣本。”鄭磊解釋,而5鹼基方案通過單次文庫製備、測序和分析,就能實現“一體化檢測”,大幅縮短時間、節省樣本。“中國的醫院特別看重科研成果轉化,這款5鹼基方案正好能解決他們的核心訴求。”
進博會上,因美納與貝瑞基因聯合開發的NovaSeq™6000Dx-CN-BG更是引發行業關注。這款測序儀於今年8月獲國家藥監局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鄭磊強調,未來,雙方將着力推進該&&在罕見與遺傳病領域的臨床應用,並期待在多組學等創新技術與應用的整合下,賦能臨床探索與發現。
NovaSeq™ 6000Dx-CN-BG&&首次亮相進博
賦能新質生産力,以底層創新激活産業“0到1”突破
當前,新質生産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生物醫藥與基因科技正是重要賽道。作為全球基因測序技術領導者,因美納以“0到1”的底層技術研發,為中國産業升級注入硬核動能。
“新質生産力的核心是科技創新驅動,制藥行業本身是‘九死一生’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鄭磊透露,2024年因美納全球研發投入近10億美元,持續深耕NGS測序和多組學技術。在她看來,中國創新藥已進入跳躍式發展階段:2024年大型制藥公司的授權交易中,1/3來自中國;預計到2040年,源自中國的藥物在美國FDA獲批比例將從目前的5%提升至35%。“這些突破離不開與全球同步的工具支持,因美納的技術就是要為中國創新藥提供這樣的‘利器’。”
在推動行業標準完善方面,因美納同樣不遺餘力。參與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病原靶向高通量測序技術質量評價聯合研究》,以硬核技術為標準制定提供支撐;通過北京客戶體驗中心,邀請權威機構、頂尖醫院等第三方為産業發聲,推動IVD行業轉向基於臨床需求的創新。“目前中國在液體活檢、大Panel檢測等領域還有提升空間,只有通過完善標準、優化審批,讓更多創新産品進入市場,才能實現患者獲益、産業升級的雙贏。”鄭磊坦言。
對於中國持續優化的政策環境,鄭磊感受頗深。“大灣區作為創新藥品、器械的快速通道,我們作為大灣區聯合行業協會創始會員,正在推動區域創新生態建設。”她認為,香港有國際性科研小組的優勢,內地有大隊列、高質量數據的基礎,兩者結合就能形成“0到1”的源頭創新突破。“中國一系列開放政策的完善,為我們深化在華布局打開了新空間,也讓我們更有信心持續扎根中國。”
鄭磊&&:“面向未來,我們的承諾是‘本土+’——加速引入全球最前沿的技術,通過在華推進本土生産製造與開放合作,與産業鏈各環節的夥伴緊密協作,共同打通從基礎研發到臨床應用的創新鏈條,旨在讓前沿的科學進步成果能更快、更廣地惠及中國醫生與患者。”
二十年深耕,因美納從技術引入者成長為本土生態共創者;六赴進博,它用全球同步的創新詮釋“在中國,為中國”的承諾。“我們繼續堅定不移推動深化本土化和技術創新,把更多全球同步技術帶到中國,深化與本土夥伴的合作。”鄭磊展望,下一個二十年,因美納會繼續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用創新技術賦能更多“0到1”的突破,讓前沿科技更快惠及中國患者,和行業夥伴共築全球生命科學發展新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