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第四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以下簡稱“數貿會”)在杭州啟幕。本屆數貿會首次設立“數貿創投日”,投資機構、科技創新企業、政府&&齊聚一堂,圍繞科技創新、資本賦能和産業聯動展開了深入探討。活動聚焦於政府引導基金、市場化投資如何通過投早投小、長期陪跑,助力新質生産力培育和科技成果轉化。
會上公布了浙江省級創投基金的項目成果,截至2025年8月末,基金累計投資省內項目1684個,101家企業成功上市,371家被評為“專精特新”或“小巨人”。
在圓桌對話環節,圍繞“科創生態新範式”和“産業合夥人”的實踐路徑,宇樹科技、靈伴科技等科技創新企業分享了在技術、産業落地過程中資本的重要推動作用。多位與會嘉賓強調,資本的真正價值不僅在於資金投入,更在於形成生態協同、賦能全生命周期成長。
政府引導基金矩陣:為創新提供源頭活水
在主題演講環節,浙江金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鈞詳細介紹了浙江省級創投基金的發展歷程。他引用數據指出,浙江省級創投基金已構建“多層級矩陣”,涵蓋351億元初始規模的政府投資基金、5000萬元天使夢想基金、20億元創新引領基金,以及2023年新設立的科創母基金,目前已落地三期、認繳總規模達110億元。
這些基金精準布局“早小硬”項目,如宇樹科技、雲深處科技、強腦科技、群核科技等4家“杭州六小龍”企業,並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鏈條支持。
“經過十餘年持續投入,基金已結出纍纍碩果,截至2025年8月末,累計認繳600億元、實繳427億元,設立子基金123支,總規模4254億元。”鄭鈞總結道,“未來我們將深化‘創融橋’、‘投貸聯動’等&&,優化賦能服務,與社會各界攜手發現價值、創造價值,為培育新質生産力貢獻更大力量。”他強調,創投基金矩陣的核心是織就一張“創新創業創投生態網”,引導要素資源匯聚浙江。
投資與産業共舞:從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隨後第一場圓桌對話聚焦“投資與産業,共築科創生態新範式”,由容億投資創始合夥人黃金平主持,參與者涵蓋投資端、産業端和國企&&代表。“投早投小”、風控平衡、生態建設成為核心議題。
工銀資本董事長陸勝東強調耐心資本的重要性,銀行係投資需在風控與投早之間找平衡。他介紹,工銀資本依託“投債貸保租托”綜合服務為企業輸血。“我們通過‘一卡一表一會’機制,結合專門團隊和差異化考核,既支持早期項目又控風險。在浙江,我們正布局180億元股權投資,目標是通過産融協同為科創企業打通上下游。”
華睿投資董事長宗佩民分享了評估和篩選早起創業團隊的五個維度:“智慧、學習、合作精神、行動力和勤奮是成功創業者的內核。”他舉例説明生態賦能的價值:“我們用‘1+X機制’聚集上下游客戶,4家被投最終上市。這説明資本不僅是投錢,更要幫企業‘生根發芽’。”
宇樹科技海外市場總監章旻現身説法,闡述資本在推動技術落地中的關鍵作用:“創業至今,機器人賽道的發展靠的是生態飛輪效應——政策、資本、市場共同發力。”章旻還呼籲加強國際協作:“機器人産業需技術、量産和生態迭代緊密結合,未來全球市場開拓需更多跨界合作。”
優質創業項目要落地、潛力企業要壯大,除了專業資源的整合、創投力量的精準對接之外,更需要一個能串聯起“項目-資本-産業”的&&來保駕護航。浙江金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銷詳述資金、渠道、生態三管齊下的政府&&賦能體系:“我們通過‘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促成碰撞,為企業從0到100的階段提供全周期服務。”
靈伴科技高級副總裁宓群補充道,從早期“手搓産品”到出海突破,工銀資本等提供的1億元授信是關鍵支持。“資本幫我們搭橋合規與資源,助我們成為産業生態的共建者。”
資本作為産業合夥人:賦能、信任與全球化是關鍵
在科技快速迭代的今天,資本需要超越財務投資者角色,躬身入局共創價值。在第二場圓桌論壇環節,與會嘉賓們圍繞“資本如何成為産業合夥人”展開深入探討。
中科創星合夥人夏琳從三大維度來定義“産業合夥人”的概念——同頻認知、資源對接和長期主義。“我們要真懂技術、産業和趨勢,隨時跟蹤研究進展,才能與科學家團隊對話。同時積累産業鏈資源,幫被投企業找錢、找市場、找人,堅持耐心資本定位。”
投資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普華資本董事長曹國熊以實操案例闡釋賦能:“‘投早投小’時,我們幫半導體小企業找代工廠。通過産業鏈圖譜對接,如鏈主企業資源,解決‘找人、找錢、找市場’痛點。”
當下科技型企業紛紛將出海作為企業戰略目標的之一,香港常常是第一站。香港科技園公司創新發展總監簡依雯指出:“我們的角色是‘超級&&人’,幫2500家園區企業對接全球政府資源。秘訣是‘保姆式服務’:從註冊架構到抱團出海,全程陪同。企業‘不出海就出局’,但需系統性布局。”
阿聯酋傳奇控股集團市場總監瓦西姆分享了中國創新企業出海的中東經驗:“産業合夥人需建信任生態。我們幫中國新能源車企和機器人公司落地,定制物流、本地化與發布策略。不只是資本輸入,更是共同創造傳奇。”
數字貿易的創新從來都不是孤立的探索,而是無數實踐積累、資源整合後的厚積薄發。科技創新從實驗室走向市場,需要資本、企業和政府三方聯動。在資本加持下,下一個“宇樹科技”或“靈伴科技”正在破土而出。(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