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暉:從“管得住”到“放得開”,南京交通集團探索低空經濟安全與發展的平衡之道-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9 15:57:21
來源:新華網

奚暉:從“管得住”到“放得開”,南京交通集團探索低空經濟安全與發展的平衡之道

字體:

  2025企業家太陽島年會期間,南京交通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奚暉接受新華網專訪,分享集團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實踐與思考。作為全國首批建設低空管服運營&&的國企,南京交通集團通過“技術驅動、監管適配、法治保障”協同體系,平衡技術創新與安全監管,&&具備日均5萬架次服務保障能力,獲民航華東局高度評價。

  奚暉指出,國企在低空經濟中扮演“連接器”和“平衡器”角色,向上銜接政策,向下賦能市場,橫向整合資源,重點助力規範制定、生態構建和破除機制壁壘。低空管服&&為“新智造”提供高效物流解決方案,為“新消費”賦能創新場景(如無人機配送、文旅表演),推動産業與消費升級。

  目前&&已覆蓋政務端(農業巡檢、環保治理、應急保障等)和商業端(商圈配送、城際運輸等)多類場景,未來計劃拓展近百種細分場景,打造“空地一體”示範區,形成可複製的“南京方案”。奚暉建議其他地區發展低空經濟需統籌安全與開放,以&&建設為樞紐,推動政策、技術、基礎設施、場景和生態協同發展,並歡迎各地借鑒南京經驗。

  

以下為訪談實錄:

  新華網:南京交通集團作為全國首發上線低空管服運營&&的國企,在&&搭建時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安全監管,這一探索對行業有哪些示範意義?

  奚暉在低空&&建設過程中,我們構建了技術驅動、監管適配、法治保障的動態協同體系,以此來平衡技術創新與安全監管。

  技術驅動方面,在&&的設計開發階段,我們聯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洪海教授團隊,充分考慮了將安全風險從“事後追責”轉向“事前預判”“事中告警”,引入國際SORA風險評估模型。通過設計開發用戶管理、空域管理、計劃管理、流量監控、風險管控等10大核心功能,為用戶提供飛行前、中、後全流程安全管控。

  監管創新方面,我們協助行業主管部門,正在開展低空飛行活動行為評價機制研究工作,擬通過研究制定相應評價指標體系、評分細則、實施路徑、獎懲機制等內容,支撐年度飛行活動評分評級工作開展。後續我們將根據評分評級結果,對各企業進行信用等級分類分級,對於信用較好的企業,我們在空域航線申請方面將予以政策傾斜。

  法治保障方面,我們積極配合南京市發改委、交通局等相關部門,開展低空經濟法律規範建設等工作,明確各方責權利,從而進一步保障低空飛行活動的安全有序。

  目前,&&具備日均5萬架次的服務保障能力,為未來城市高密度飛行奠定基礎。民航華東局評價南京低空&&解決了行業共性痛點,其價值不僅在於技術先進,更在於驗證了城市級空域管理的可行性方案。

  新華網:低空經濟涉及空域管理、基礎設施等多方面,您認為國企在推動低空經濟落地過程中,應扮演怎樣的角色?

  奚暉: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其發展需要系統性布局和政府、企業、市場等多方協同推進。國企作為連接政府與市場的關鍵紐帶,在低空經濟發展中需充分發揮 “連接器”和“平衡器” 的作用,向上銜接政府政策導向,向下賦能市場主體創新,橫向聯動産業鏈上下游資源,實現“管得住”“放得開”雙輪驅動。

  以我們交通集團為例,我們以&&建設為 “綱” 系統布局,正是通過這一核心樞紐的搭建,精準實現了助力保障體系完善、構建生態集聚合力、倒逼改革破除瓶頸等多重任務,形成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閉環動力,我們着重在3個方面重點發力:

  一是助力規範制定方面,作為&&的建設運營主體,我們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專業優勢和實踐經驗,協助政府部門深入調研、科學論證,推動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的政策性支持措施,不斷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

  二是生態構建方面,我們通過接入通信、監視、氣象、空管等多維度信息,實現了低空全鏈條可視化管理,為低空安全飛行築牢防線。除了&&技術支撐、資源調度、數據共享以外,我們還提供了近百種細分場景供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試驗驗證,加速商業閉環的探索進程。

  三是破除機制壁壘方面,低空經濟涉及20多個管理部門,我們通過對&&實際運營中的問題反饋,整合各類公共資源(比如規資局各類地圖信息、政務信息等),倒逼管理機制的協同、技術標準的規範以及低空基礎配套體系的升級。我們以自身為樞紐,讓每個參與者都能在産業升級中找到價值支點,共享發展紅利,最終凝聚合力共同托舉南京低空經濟的騰飛。

  新華網:此次太陽島年會聚焦“新質生産力”,您認為低空管服運營&&能為新智造、新消費等領域帶來哪些具體賦能?

  奚暉:低空&&作為智能化基礎設施,能夠通過技術集成和空域資源優化,為新質生産力中的“新智造”和“新消費”領域提供多維賦能。

  在新智造領域,&&為産業鏈提供高效協同的物流解決方案。通過&&實時空域調度和自動化航線規劃,實現製造業零部件、醫療應急物資等的快速配送,大幅縮短供應鏈響應時間,降低企業倉儲與運輸成本。

  在新消費領域,&&為場景創新提供支撐。以目前我們已有的場景為例,“商圈-洲島”的商業配送模式破解了洲島即時消費的難題,8分鐘就能喝上“空投”咖啡,重塑生鮮電商體驗。此外,無人機表演與光影秀等創新業態為文旅經濟注入活力。例如,我們在南京著名景點夫子廟表演無人機編隊、在玄武湖組織沉浸式光影秀,依託低空&&的精準協同與動態調度,打造震撼的視覺盛宴,進一步提升了南京的旅游吸引力,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和高質量的消費體驗,推動“低空經濟”與城市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新華網:目前&&在實際運營中已覆蓋哪些應用場景,用戶反饋如何?未來在場景拓展上有何規劃?

  奚暉:目前,&&在實際運營中主要圍繞“政務端”與“商業端”的核心需求,已形成多種成熟場景的低空應用,可以説南京市場景多樣性位居全國前列,用戶反饋總體來説都是非常滿意的。

  在政務端,我們以“統籌資源、降本增效”為目標,依託南京智慧飛行服務公司推行“一機多用、融合飛行”,深度參與全市政務類飛行服務。農業領域,開展高標準農田巡檢;生態環保領域,參與城市環境治理(如研究開展梧桐飛絮治理、水質環境勘查);交通應急方面,常態化開展高速公路、過江橋隧的工程管養、交通擁堵及應急保障等巡查巡檢,創新的纜索體系跨江大橋精細化智能巡檢項目還入選交通運輸部無人機公路巡查全國21個試點;民生服務領域,長江匯通過無人機解決水上物流最後一公里的配送難題,是目前長江上首個“無人機配送到船”項目,解鎖了長江船員低空生活新方式。同時,推進血液中心無人機血液運輸。這種整合化飛行服務模式,有效避免了各部門重復投入飛行設備與人力,顯著降低政務服務成本,同時提升了跨領域應急響應與服務保障效率,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

  在商業端,我們拓展多元化應用場景,為各行業客戶創造切實價值,聯合美團、順豐開通南京“商圈 + 洲島”商業配送航線、與南京最有影響力的農副産品物流中心合作打造産品低空配送場景,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運營效率、降低了成本。除此以外,&&還成功保障溧陽-南京城際低空運輸航線(100km)的成功首飛,驗證了城際間長距離低空飛行的可行性。

  在未來低空場景拓展上,還將打造覆蓋公共服務、生産作業、低空運輸、航空消費等多元領域的試驗矩陣,提供近百種細分場景供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試驗驗證,同時打造30個以上具備示範效應的應用場景,並不斷探索打造都市圈試點示範場景。在這裡我也介紹下目前由我們交通集團正在牽頭打造的“空地一體”融合創新的應用場景,我們聯合行業頭部企業以南京南站6.03平方公里片區為試點,開展低空智聯網示範區建設,有效融合低空經濟、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樞紐經濟等四大新質生産力,規劃實施3大類14個場景,加快打造“空地一體”典型示範應用場景,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南京方案”,目前我們也正在向其他省市輸出我們這一模式。

  新華網:對於東北等地發展低空經濟,結合南京的經驗,您有哪些針對性的建議?

  奚暉:結合南京的經驗,我認為發展低空經濟最核心的在於要把握好安全和開放的關係,安全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石,開放是低空經濟繁榮的動力和關鍵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支撐“管得住、放得開”的發展格局,這也是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的關鍵路徑。

  從實踐來看,城市及城際間的低空空域是低空飛行的主戰場,因為絕大多數應用場景和需求都集中於此,因此城市低空管理的精細化程度直接決定行業的發展質量。根據中國現行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政府被明確列為無人機管理的責任主體,承擔統籌協調、安全監管和公共服務等職能。

  以南京為例,政府通過牽頭發布政策性支持和規範性文件,整合空管、公安、交通等跨部門資源,系統性構建了飛行服務保障體系,讓低空經濟 “探索試點” 邁向 “系統發展”除了政府端政策法規發力以外,要真正實現低空經濟的騰飛,還需要技術突破、基礎設施完善、應用場景拓展和生態體系構建這五大支柱的協同推進,而串聯這五大支柱的關鍵樞紐,正是低空飛行服務&&的建設,&&通過與政府和市場的鏈結,讓安全與開放在低空領域實現有機統一,因此可以説&&的建設是發展低空經濟極為重要的抓手。

  我們交通集團作為南京低空經濟的鏈主企業,在&&建設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我們的&&已經正式運行,實現了從飛行計劃快審到動態管控的全流程閉環,獲得國家發改委低空司、東部戰區空軍、民航華東局等行業管理部門的高度評價,並被空軍作為唯一典型案例推薦至中央空管委,後續我們也會通過技術創新不斷升級&&功能。我們非常願意跟東北地區的城市分享我們“南京方案”,為盡快構建全國統一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貢獻“南京力量”,讓大家在低空飛行服務&&建設過程中少走彎路、少花代價。

【糾錯】 【責任編輯:曹素妨 吳詩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