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産品輸出到生態建構,中國游戲出海按下“快進鍵”-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5 16:32:15
來源:新華網

從産品輸出到生態建構,中國游戲出海按下“快進鍵”

字體:

  各項數據表明,中國游戲出海正迎來新的周期。

  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2024年1-6月中國游戲産業報告》(下稱《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自主研發游戲海外收入95.01億美元,同比增長超11%,增速重回2021年的出海高峰期,領跑全球游戲市場的增量賽道。根據社交&&X發布的《2025 X游戲出海全球洞察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預測,2025全年中國自主研發游戲海外收入將突破200億美元大關。增長的背後是中國游戲出海底層邏輯的轉變,“講好中國故事”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驅動增長的核心密碼。

  游戲出海的結構性轉變

  與出海高峰期相比,當前中國游戲企業出海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社交&&X亞太區總裁藍偉綸&&;“中國游戲出海已從跨國銷售升級為涵蓋技術、內容、生態的系統性全球化。”

  不同於過去游戲出海由某個産品的巨大突破推動增長,國産游戲出海的産品格局、企業類型、市場策略都隨着市場環境的改變而産生了新的變化。

  首先是游戲增長模式的轉變。以頁游為代表的早期游戲出海,主要通過購買流量獲客,但這種模式難以為繼,流量紅利正在消退,全球游戲安裝量進入&&期,用戶獲取成本攀升倒逼游戲廠商轉向精細化運營。

  從游戲研發到全球發行,國産游戲正在朝着精品化方向打造,尤其是將中國文化要素深度融入玩法、敘事和藝術風格中,重塑玩家的游戲體驗。《黑神話:悟空》一經海外上線,Steam同時在線破240萬,讓“孫悟空”成全球熱搜詞,這一現象級游戲充分驗證了“講好中國故事”已經成為游戲出海的核心增長密碼。

  其次,是游戲品類的結構的變化,輕量化的小游戲成為出海游戲的增長引擎。

  《報告》數據顯示,2025上半年,國産小程序游戲市場收入同比增長40.2%,達232.76億元,其成功模式加速複製至海外,超休閒和休閒類小游戲在海外安裝量同比激增。《報告》中還指出:“輕量化、易傳播的特性契合全球碎片化需求,推動小游戲成為出海突破口。”

  最後,是游戲用戶對體驗需求的變化。游戲用戶不再是簡單的“消費者”,而是游戲的深度參與者和共創者。游戲當中的競技性滿足了玩家成為游戲主角的體驗感,游戲和電競賽事的深度融合,更讓玩家從被動觀看者轉變為有動力、有身份的參與者。

  “普通玩家參加社區賽獲得認同,高手衝擊職業賽場實現夢想。這種參與感的建立遠強於買量廣告的單向灌輸。”一位游戲出海從業者如是説。

  技術驅動與政策支持為出海護航

  2025年,中國游戲出海迎來系統性政策扶持。

  今年4月,商務部發布《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明確的試點任務中包括“發展游戲出海業務,布局從IP打造到游戲製作、發行、海外運營的整個産業鏈布局”,無疑為游戲從業者打了一針“強心劑”。

  在今年ChinaJoy(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舉辦期間,上海市政府宣布設立專項基金,以“耐心資本”模式支持原創精品孵化和關鍵技術研發。這一舉措顯著降低了獨立團隊的資金壓力和出海風險,尤其惠及高投入、長周期的項目。

  獨立游戲《失落之魂》製作人楊冰指出:“長期資本注入讓團隊能專注於創意而非短期變現,這對需要數年打磨的3A級獨立項目至關重要。”這意味着,政策導向正從“追求速贏”轉向“培育生態”,為開發者提供了穩定的創新環境。

  技術的變革是推動中國游戲出海最不可忽視的要素之一,AI在游戲開發中的應用已滲透到全生命周期。在游戲研發階段,騰訊自研AI引擎製作3D場景,大幅縮短開發周期;在産品的人性化設計上,網易的伏羲實驗室在《逆水寒》手游中,為游戲中400多名NPC角色配置了智能AI系統,使其具有獨立的情感判斷能力,可以與玩家自由交互。在游戲的運營階段,AI則可以通過對玩家行為的分析,實現動態難度調整和個性化推薦。

  伴隨着輕量化小游戲出海的激增,&&化的游戲出海&&構建出新的生態。

  索尼在“PlayStation中國之星計劃”加大了對國産獨立游戲的扶持力度,旨在將中國原創作品推向全球PlayStation&&。其ChinaJoy展&為國産動作游戲《影之刃零》設立專屬試玩區,吸引大量玩家體驗,成為獨立游戲社群的焦點。此舉不僅提供技術支持和發行渠道,更通過全球曝光幫助作品建立國際口碑。

  華為鴻蒙生態針對獨立小游戲推出“一體化出海方案”,通過中東市場試點驗證全渠道深度聯運模式。鴻蒙系統為輕量化游戲開設專區,整合支付、本地化、營銷資源,降低中小團隊進入新興市場的門檻。

  運營本地化策略與文化共創

  游戲是文化的載體,成功的游戲出海不僅僅是産品輸出,更是“體驗”和“文化”的輸出。

  在國産3A游戲《黑神話:悟空》中,游戲中所呈現的中國文化正從刻板印象轉向更細膩、真實的表達,中國游戲開發者通過創新的⽂化敘事,將神話、歷史與現代技術相融合,重塑了中國⽂化在全球游戲舞&上的形象。

  游戲出海不再僅停留於表面化的文化呈現,⽽是將文化內核深度嵌入核心設計之中。社交&&X亞太區市場洞察與分析部資深分析師呂傑輝&&:“中國文化元素的融入已超越單純的美學選擇,正在深刻地影響着游戲的玩法機制、敘事結構和藝術風格。”

  隨着全球游戲市場的競爭加劇和玩家需求的演變,中國游戲開發者追求為玩家提供情緒價值與成長價值,超越簡單的娛樂功能。

  西山居旗下新作《解限機》的國內發行負責人&&:“西山居選擇以機甲和科幻這一具有全球共識性的文化符號作為突破口,通過年輕世代熟悉的視覺語言,實現中國文化價值的跨地域傳播。這種策略既延續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脈絡,又以創新形式契合了當代全球玩家的審美偏好。”

  與此同時,在地文化的挖掘、共創也是游戲承擔起文化交流的另一個重要功能。

  在眾多游戲出海廠商看來,新興市場在全球游戲産業格局中,正逐漸展現出巨大潛力。尤其是中東、拉美、東南亞等地區成為新的增長點,《白皮書》顯示,2025年,巴西游戲市場規模已達77億美元,墨西哥更是進入全球前十。

  由於這些新興市場各有特點,區域策略差異性大,有針對性地根據區域市場的文化背景、玩家偏好和法規環境,對游戲內容、運營策略及用戶體驗進行系統性調整,已經成為游戲出海企業的共識。

  “不僅僅是將游戲界面和文本翻譯成當地語言,而是深入研究當地的文化習俗、節日慶典、玩家偏好等,將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游戲內容中。”《白皮書》中指出,“融入本土文化在新興市場本地化運營中起到關鍵作用。”

  例如中東市場需要深度文化融入,騰訊出品的《PUBG Mobile》(《絕地求生》移動版)專門推出齋月“夜間戰場”模式;沐瞳科技旗下的《Mobile Legends》(《決勝巔峰》)在東南亞通過構建電競生態,為玩家提供展示自我的&&,培養了一眾忠實玩家。

  如今,各大游戲廠商形成了基本的共識,中國游戲出海已邁入“精耕細作”的新階段。從深挖文化內核、激發情感共鳴,到利用技術賦能沉浸體驗、激發用戶共創力量,中國廠商正以更自信、更創新的方式,向全球玩家講述獨特的“中國故事”。這不僅是商業成功的密碼,更是中國文化“軟實力”輸出的生動寫照。(曹玥)

【糾錯】 【責任編輯:徐曼曼 顧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