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沙7月4日電(記者 宮曉倩)當今社會,皮膚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其中,特應性皮炎因其高發病率,對生活質量的嚴重影響,受到公眾廣泛關注。
近日,一本針對特應性皮炎的科普讀物——《特應性皮炎365問》正式發布。作為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提升科普能力的重要舉措之一,該書匯集全國百餘位皮膚科專家聯合編撰,旨在成為該科普領域的“國民級百科書”,為患者答疑解惑,助力提升規範診療水平,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為此,新華網採訪了該書的兩位主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高興華教授,以及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崔勇教授,共同分享《特應性皮炎365問》這本書背後的故事和意義。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高興華教授(左)、中日友好醫院皮膚科崔勇教授(右)
回應社會需求,傳遞科學知識
據介紹,特應性皮炎是一種以皮膚瘙癢、乾燥、皮損為主要表現的2型炎症性疾病。患者除了皮膚症狀外,還可能伴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哮喘等一系列由2型炎症驅導的病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由於該病容易反復發作,且尚不能被根治,部分患者承受了軀體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也給患者家庭帶來巨大痛苦。
“在全國範圍內有高達約7000萬特應性皮炎患者,體量巨大。然而,無論是業界還是公眾,對這一疾病的認識還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疾病科普就顯得尤為迫切。”高興華指出,策劃出版《特應性皮炎365問》的初衷便是回應社會所需,希望將正確的科學知識傳遞給廣大患者和民眾,助力醫學專業人士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共同應對特應性皮炎這一皮膚健康挑戰。
據悉,《特應性皮炎365問》收錄了來自全國特應性皮炎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最關心的365個問題,涵蓋疾病認知、治療策略、護理常識、心理支持等多個維度。崔勇介紹,書中問題均來源於真實患者的疑問,旨在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幫助患者和大眾加深對特應性皮炎的科學認識。讀者既可以按需檢索問題,獲得有針對性的科學解答,也可以每日翻閱積累知識,不斷提升自我健康修養。
“該書通過插畫與專業內容相結合的方式,這種編排方式不僅方便了患者,也使得科普知識更加生動有趣,易於接受。”崔勇指出,對於患者和家屬來説,此書有助於其認識和理解疾病,更好地配合醫生治療,加強日常生活護理,科學管理病情。“當社會環境充滿理解與關心時,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將顯著提升,這正是本書的重要意義所在。”
以科普之力,促進皮膚健康
目前我國約有3萬名皮膚科醫生,而全國僅特應性皮炎這單一病種的患者就有近7000萬。在此背景下,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與醫生科普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高興華認為,在臨床實踐中,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至關重要,然而專業術語與患者理解能力之間的差異往往成為雙方溝通的障礙。通過閱讀這本書,醫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和關注點,運用患者聽得懂的語言與之交流。這不僅有助於提高醫患溝通的效率和質量,還能進一步增強患者對治療方案的信任感和依從性,從而共同促進治療目標的實現。因此,對醫生來説,《特應性皮炎365問》也是一本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據介紹,《特應性皮炎365問》由高興華教授、崔勇教授聯合主編,由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張學軍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張建中教授聯合主審,以及全國105位皮膚科專家歷時百日共同創作而成。
如何保持專家觀點的一致性?如何確保內容權威,同時直擊患者需求?崔勇認為,這些問題是評判一本優質科普讀物的重要標準。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編寫團隊採用了“分板塊責任制”的模式。高興華介紹,“我們依據專家的專業特長進行了精準分工。初稿形成後,採用模塊化互審機制,確保內容科學性。隨後,經過層層嚴格把關,既保證了書籍內容的權威性,又注重了表述方式的通俗化,使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閱讀並真正理解。”
科普工作不局限於書籍出版。高興華指出,科普工作的價值在於其廣泛性和滲透力,關鍵是如何將知識點以易於接受的方式傳遞給大眾,讓科普知識真正深入人心。據悉,《特應性皮炎365問》將以紙質版和電子版兩種形式面向全國推廣,同時借助新媒體、融媒體等渠道多維度觸達大眾。
崔勇&&,學會正在開展全國皮膚科醫生科普素養提升的行動。借助科普的力量,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和自我管理,從而優化資源配置與診療效率,讓更多患者和公眾獲益。“因為權威,所以信任。如果全國三萬多名皮膚科醫生都能通過培訓成為合格的科普傳播者,相信就會有更多專業的聲音傳遞給患者。我們都非常願意參與到科普行動中,這也體現了廣大皮膚科醫生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