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關愛日之際,中華醫學會第三十次皮膚性病學術年會(CSD 2025)召開,我國AD診療領域迎來重要研究突破。作為非致命性皮膚疾病中負擔排名第一的疾病,AD以劇烈瘙癢以及紅斑、脫屑、丘疹等皮損為特徵,反復發作給患者帶來巨大負擔。
在本次學術年會上,阿布昔替尼全球最大規模JAK1抑製劑真實世界研究——AHEAD(Abrocitinib CHinese rEgistry on AD)研究首次披露超千例中國患者中期結果,通過提供更多長期療效數據及臨床使用經驗,助推特應性皮炎的科學化管理邁上新&階。
AHEAD主要研究者(Leading PI),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高興華教授&&,“在本次大會上, AHEAD研究超千例中國患者中期數據的發布對於推動疾病治療研究具有里程碑意義。作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JAK1抑製劑真實世界研究,該成果豐富了中國AD患者長期治療隨訪證據,同時為制定符合中國患者特點的AD規範化治療路徑提供了科學的循證醫學依據,為全球AD小分子創新藥物的臨床應用和AD疾病長期管理策略優化貢獻了中國智慧。”
在今年3月,AHEAD研究在第83屆美國皮膚病學年會(AAD)上迎來國際首發,向全球展示中國皮膚學科研究的卓越成果。間隔3月,此次CSD年會上公布的AHEAD中期數據不僅實現了超千例樣本量的重要突破,更以豐富的真實世界臨床數據為優化治療方案提供了堅實的證據基礎。
從“忍着癢”到“儘早治”,特應性皮炎的個體化治療需更早起步
特應性皮炎(AD)早期皮損表現與濕疹等常見皮膚炎症狀態相似,患者常伴有劇烈的瘙癢及多樣皮損。若患者出現對稱性濕疹病程大於6個月,且同時特應性個人史和/或家族史,或在血常規檢查中發現血清總IgE(等過敏因子)升高,則可能是特應性皮炎,建議及時就醫確診。快速緩解瘙癢和改善皮損是AD患者的核心訴求。此外,AD不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還常合併系統性疾病。本次AHEAD中期結果顯示,近45%的患者合併其他慢性疾病。《中國特應性皮炎治療達標與管理專家共識》等指南共識提出,特應性皮炎在治療上應儘早干預、規範管理,以減少長期疾病負擔和合併症風險。
此次AHEAD真實世界研究數據的更新,不僅證明了儘早啟用小分子創新藥物干預疾病的價值與意義,更突顯了"早識別、精準干預”已成為AD治療的新趨勢。研究分析顯示,在接受阿布昔替尼治療的患者中,未接受過其他系統治療患者的獲益更為明顯:其3個月瘙癢緩解(PPNRS4)的應答率顯著高於既往接受過系統治療的患者(67.2% vs. 53.6%),同樣在皮損改善(EASI-75及IGA 0/1)方面也觀察到了相似趨勢,為“儘早啟動系統治療”的治療策略提供循證支持。同時,研究中疾病負擔更重的患者以200mg起始治療12周後,濕疹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評分顯著下降,滿足AD患者個體化精準診療需求,進一步驗證了小分子藥物劑量靈活性的臨床價值。
從症狀緩解到長期控制:AD邁入慢病管理新時代
作為一種慢性、炎症性復發性疾病,中重度患者非常容易復發。因此,AD治療的目標不能僅僅止步於短期症狀緩解,更應關注長期管理控制。然而,現實中患者一旦症狀緩解便停止治療,導致疾病頻繁複發,嚴重影響患者睡眠、學習、工作與社交生活。數據顯示,超過35%的中重度AD患者同時伴隨焦慮、抑鬱等心理共病,這意味着規範、長期治療對減少疾病負擔和心理影響尤為重要。
本次CSD大會更新的AHEAD中期數據為1年長期疾病管理目標提供了支持性證據。研究結果顯示,阿布昔替尼治療近1年,分別有67.3%,76.9%,69.2%的患者實現了PP-NRS4,EASI-75及IGA0/1應答,實現了疾病長期穩定控制。
隨着疾病負擔和患者需求的不斷增加,中國皮膚科領域的學科發展及能力建設不斷提升,特應性皮炎正逐步邁入慢性病的科學化、精準化、規範化全程管理時代。AHEAD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為深入探索中國AD的疾病特徵,優化AD精準治療提供堅實的證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