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新婚不久的軍嫂小米(化名)是一位複雜先天性心臟病患者。與常人不同,她出生時僅有一個心房,心臟位置還錯位地長在了胸腔右側,且伴大動脈異位、多根血管異常結構。
因心臟結構發育異常導致血液循環受阻,長久以來,小米甚至出現功能性Ⅲ度傳導阻滯,即房室間的傳導完全被阻斷,房室之間完全脫節的病症。為尋求進一步治療,小米和家人在輾轉多家醫院後,最終來到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心臟大血管外科。
小米的這種右位心結構,全球發病率僅約0.05%-0.1%,並且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反復發生的心力衰竭,而手術是唯一能根治的方法。
該中心心臟大血管外科姜勝利主任團隊接診後,多次縝密研討,最終敲定為小米行二次開胸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術,以保護嚴重受損的心臟功能,同時為受阻的血液循環疏通“河道”。之後,通過心外膜起搏器安裝術,進一步保障了小米在術後心臟功能的持續運轉。
挑戰鏡面手術
在手術中,小米異於常人的心臟結構,使手術團隊仿佛進入了一個“鏡像世界”,常規手術時爛熟於心的解剖標誌、操作習慣瞬間被顛覆。心臟的位置改變,使原本順手的操作角度變得極為彆扭,手術器械的擺放、體外循環的建立、醫生站位都需要重新規劃。主刀醫生就像一位技藝高超卻突然被要求反手持筆的畫家,每一次下刀、每一次縫合都要克服數十年形成的肌肉記憶。
心臟的暴露過程更是充滿艱辛:不僅原本熟悉的路徑被打亂,還要在錯亂的解剖結構中精準定位識別,小心翼翼地分離粘連和鈣化的組織,避免損傷脆弱的血管和心臟壁。在經歷了主動脈阻斷100分鐘、體外循環141分鐘的手術後,姜勝利主任團隊和麻醉科手術室醫護人員最終憑藉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成功為小米完成手術。
全面特別護理
特殊病情的護理,同樣給護理團隊帶來了巨大挑戰。
於亞群護士長帶領護理團隊在多方式全面掌握了小米的心臟結構及功能後,制定“鏡像對稱”的特殊監護方案和多種應急預案。
術後護理期間,針對右位心患者的特殊情況,護理人員需要打破常規思維,付出更多努力,如心電圖電極的常規放置位置無法準確獲取心電信號,稍有偏差就可能導致心電圖波形異常,影響對患者心律失常等心臟問題的準確判斷;血流動力學分佈的不同,可能導致血壓測量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難以準確評估患者的循環狀態;各種管道的走向和固定方式不能沿用常規方法……
最終,在醫護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小米在術後第一天就成功拔除氣管插管。針對小米這種病症在術後易出現的胸腔壓力失衡問題,護理團隊還獨創了“分段式體位調整法”,每小時微調患者體位角度,配合定制化呼吸訓練方案,有效降低了肺部併發癥風險;根據右位心代謝特點,制定高蛋白、低鹽飲食方案,促進傷口癒合。
如今,小米已經康復出院,醫護團隊在術後的隨訪中了解到,她的生活質量已得到了極大改善。
科普貼士
右位心,顧名思義,是指心臟的位置在胸腔的右側,而非通常的左側,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先天性心臟病。
右位心的産生,大致有三種因素:
1. 先天性因素:鏡像右位心和右旋心主要由胚胎發育期心臟和大動脈發育異常導致。
2. 後天性因素:心臟右移通常由肺部疾病、胸膜疾病、膈肌疾病等後天因素導致右位心雖然罕見,但並非不可治療。許多患者通過手術和藥物治療,能夠過上正常的生活。此外,定期的醫學檢查也是確保患者健康的重要措施。
診斷右位心,往往有五種方法:
1. 體格檢查:通過心臟聽診和觸診發現心尖搏動點位於右側。
2. 心電圖:鏡像右位心的心電圖具有特徵性改變,如I導聯P波和T波倒置,QRS波以向下波為主等。
3. 胸部X線:可顯示心臟位置及內臟位置的變化。
4. 超聲心動圖:診斷右位心的首選方法,可顯示心臟解剖結構、心房方位、房室連接、心室大動脈連接及心內畸形等。
5. 心導管檢查及心血管造影:伴有複雜心血管畸形時需要進行,以明確診斷和評估病情。(供稿: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