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是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在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指導下,由國家電投集團主辦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實十周年核安全主場活動暨第三屆“國和行”公眾溝通主題活動在京舉行。生態環境部、國家原子能機構、國家能源局,各核電企業集團、裝備産業鏈、學會協會,奧運健兒、師生及媒體代表出席活動。
我國是和平利用核能國家,無論是涉及國家經濟安全、能源安全,還是涉及國防安全,核安全都不可或缺。近年來,在國家安全觀和核安全觀的引領下,監管部門加快構建現代化核安全監管體系,涉核企業持續打造嚴密的核安全責任體系,公眾不斷提升核安全科學認知水平,形成了全社會共築核安全屏障、守護美好生活的的強大“核”力。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實十周年核安全主場活動暨第三屆“國和行”公眾溝通主題活動現場。陳延特 攝
“核”力引領,推動實現高水平安全和高質量發展
“核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核事業發展的生命線。”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董保同&&。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核安全事業進入安全高效發展的新時期,黨中央提出“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將核安全納入國家總體安全體系,核安全與時俱進、創新發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核安全之路。
董保同介紹,過去十年,核安全系統強化政治引領,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核安全觀深入人心,推動核安全法規標準建設不斷完善,核安全責任體系逐步健全。“華龍一號”“國和一號”、高溫氣冷堆等先進核電技術實現自主掌控,核電規模躍居世界第一,本質安全度顯著提升。核安全監管體系持續優化,打造了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監管隊伍。同時,不斷強化國家安全和核安全教育,全方位築牢核安全防線。
在發展和安全並重、權利和義務並重、自主和協作並重、治標和治本並重的核安全觀的引領下,中國長期保持良好的核安全記錄。根據2019年發布的《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2000年、2004年、2010年和2016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中國開展了4次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綜合評估,充分肯定中國核安全監管的良好實踐和經驗做法。
董保同&&,為確保高水平安全,要守土盡責,切實擔負起確保高水平核安全的主體責任;要全民參與,大力提升全社會核能與核安全科學認知;要創新形式,不斷擴大公眾溝通品牌及其影響力。“希望各方攜手共進,不斷提升核安全保障水平,為維護國家安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核”力守護,助力全民國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實
有效保障核安全,人的因素最為重要。十年來,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活動成效顯著,營造了人人有責、人人參與、全行業全社會共同維護核安全的良好氛圍。
“公眾信任是核能發展的根基。”國家電投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劉明勝&&,國家電投集團大力加強核電質量保證體系有效運行和核安全文化建設,以核安全絕無一失的擔當,共同築牢國家安全屏障,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壯闊征程注入澎湃核能。
據悉,今年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實十周年”核安全主場活動首次採取“1+5+N”聯動模式,在中國科學技術館主會場及山東、廣東、福建、浙江、遼寧五省分會場同步啟動。活動通過多形式互動、科技成果展示、開展多地聯動,向全民普及國家安全、核安全知識和理念,展現我國核安全事業十年發展成就。
上海核工院一線工程師現場講述“國和一號”國産化旁排閥熱態性能&架試驗的攻堅故事;上海民辦南模中學陸銘澤以“‘硬核’少年説——一起去追光”為主題分享“低碳追光”的心路之旅;核能科普繪本《我的身體會發電》正式亮相,助力提升青少年核科學素養;講解郭永懷感人事跡,重溫“兩彈一星”元老崇高而又樸素的家國情懷……
來自上海民辦南模中學的陸銘澤分享了青少年對核能低碳價值的認知。陳延特 攝
十年來,從自主技術突破到國際協作貢獻,從企業責任擔當到公眾意識提升,中國核安全事業書寫了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也為全球核安全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正如《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中所説,和平開發利用核能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願望,確保核安全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責任。中國倡導構建公平、合作、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堅持公平原則,本着務實精神推動國際社會攜手共進、精誠合作,共同推進全球核安全治理,打造核安全命運共同體,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