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已成為危害國民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指出,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不斷上升,根據WHO 2011年標準診斷,糖尿病患病率自2013年的10.9%,增加到2018~2019年的12.4%。糖尿病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癥,如心血管疾病、腎病和視網膜病變等。
糖尿病的早期診斷和科學防治是減少併發癥、提升生活質量的關鍵。無論你是剛剛確診、對糖尿病還充滿疑惑的“新糖友”,還是與糖尿病長期相伴、深知其困擾的“資深糖友”,亦或是對糖尿病一無所知的“普通人”,這篇文章都將為你提供實用的知識和貼心的建議,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應對和管理糖尿病。
糖尿病的診斷與分型——早發現,早干預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特徵是血糖水平持續升高,為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早期診斷是糖尿病管理的第一步。糖尿病的診斷主要依據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和血糖水平的檢測,以下是常用的診斷方法: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h血糖
空腹血糖
隨機血糖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如果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如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體重下降),滿足空腹靜脈血漿葡萄糖≥7.0mmol/L,或OGTT 2h靜脈血漿葡萄糖≥11.1mmol/L,或HbA1c≥6.5%,或隨機靜脈血漿葡萄糖≥11.1mmol/L,可診斷為糖尿病。如果缺乏典型的糖尿病症狀,則需要同一時間點的兩個血糖指標或兩個不同時間點的血糖指標達到或超過診斷切點(不包括隨機血糖)方可診斷為糖尿病(表1)。
根據病因學證據將糖尿病分為4種類型,即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特殊類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其中,我國以T2DM為主,其他分型少見。通過早期診斷和分型可以幫助患者及時自我認知疾病並採取干預措施,避免病情惡化。
糖尿病的治療——合理選擇,科學控糖
糖尿病治療的目標是控制血糖水平,預防併發癥,提高生活質量。目前,藥物治療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為口服降糖藥、注射類降糖藥如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
一、口服降糖藥物主要包括(常用藥物見表2):
雙胍類:主要通過減少肝臟葡萄糖輸出和改善外周胰島素抵抗而有效降低血糖;
磺類:主要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體內內源性胰島素水平而降低血糖;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製劑(SGLT2i):是一類近年受到高度重視的新型口服降糖藥物,可抑制腎臟對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腎糖閾,從而促進尿糖的排出。值得一提的是,SGLT2i不僅可以強效控糖,且可以降低心衰住院風險27%-35%和腎臟複合終點發生率40%-47%,對T2DM合併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腎病患者均有效。基於此,SGLT2i在多個國際權威指南(如ADA、ESC、KDIGO)中被強烈推薦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腎病患者,作為改善心腎結局的一線或優選藥物。目前已經有國産原研的SGLT2i被廣泛用於臨床。
二、胰島素:是促進合成代謝的激素,是體內唯一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
三、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通過激活GLP-1受體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刺激胰島素分泌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GLP-1RA不僅降糖效果出色,還能顯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延緩2型糖尿病合併慢性腎病患者的腎功能下降,減少腎衰竭和腎臟相關死亡風險、同時顯著降低體重。此外,GLP-1RA在肝臟保護、神經保護和改善心理健康等多個領域也展現出顯著的臨床獲益。
總體來看,糖尿病的治療策略已發生了顯著的轉變。傳統的治療重點主要集中在降低血糖水平上,而現代治療理念則更加全面,強調以改善心腎結局為導向。這種轉變意味着在選擇治療方案時,不僅要考慮藥物的降糖效果,還需綜合評估其在體重管理、心腎保護、胰島素功能維護以及低血糖風險控制等多方面的潛在益處。我國最新《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同樣指出,糖尿病治療應遵循個體化原則,綜合考慮患者的具體情況,如年齡、病程、併發癥風險等因素。對於伴有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應優先選擇具有心腎保護作用的降糖藥物,如SGLT2i或GLP-1RA。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健康生活,穩控血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但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它的忽視和放任。每個糖尿病患者才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積極重視、學習糖尿病科普教育的基礎知識並主動自我管理糖尿病,才能擁有高質量的生活。
首先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飲食上,要控制總熱量攝入,選擇低糖、低脂、高纖維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在運動上,每週運動3-7天,每日持續或累計運動時間30-60min。
其次要重視血糖、血脂、血壓、神經血管、體重、眼底、腎臟的定期評估,使其全面綜合達標。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管理的“晴雨表”,可以幫助患者了解血糖控制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除了空腹血糖,還要關注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
最後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糖尿病雖然無法根治,但完全可以控制。積極面對疾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才能更好地管理糖尿病,享受美好生活。
總結
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呈現出不斷攀升的趨勢,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早期診斷與科學防治顯得尤為重要。在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合理用藥固然重要,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樣不可或缺。糖尿病的管理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個漫長且需要持續努力的過程。在這條道路上,我們既是患者,也是自己健康的守護者。讓我們攜手共進,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積極樂觀的態度,共同面對糖尿病的挑戰。(安徽省利辛縣中醫院內分泌糖尿病科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