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家庭風險摸排系統建設案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20 11:51:26
來源:新華網

湖北省宜昌市:家庭風險摸排系統建設案例

字體:

12月19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等學術支持,綠色全域(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數字經濟與社會治理暨2024社會治理創新分享大會”在北京召開。湖北省宜昌市“家庭風險摸排系統建設案例”的經驗做法入選“2024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案例”。

近年來,宜昌市委政法委充分利用現有網格化管理和數字化治理優勢,創新提出構建家庭風險摸排系統,以家庭為單位,建立“一戶一檔”的風險&賬,實現風險的早發現、早預防。同時通過風險等級劃分的方式,實現高風險人員及其家庭的精細化管理和風險預警,打造風險家庭一事一方案、一案一專班,確保風險家庭全流程包聯管控到位。

 

  一、主要做法

  (一)家庭檔案

  依託宜昌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城市大腦、社會治理&&等多個數據來源渠道,形成全面、精準的人員&賬和家庭信息檔案,通過信息的動態排查、管理,實現家庭風險檔案的跟蹤建立,進一步支撐社會治安、風險防控、人員關懷等業務場景。

  (二)風險感知

  以各縣市區的實際情況為牽引,創建一系列風險感知模型,支持個性化風險項配置,對接多部門風險項,統一進行風險分值設置,對風險程度進行量化,形成評分機制。

  (三)風險摸排

  充分利用網格員和社區工作者貼近基層的優勢,由網格員和社區工作者實時調整每個居民的風險點,根據風險點的變化,自動更新並調整相關的個人總分、家庭總分以及風險等級,形成了靈活的家庭風險摸排機制。

  (四)風險化解

  系統以“大數據+網格化”為主線,構建風險摸排—感知—化解的全周期全鏈條的家庭風險管理業務閉環,針對苗頭性問題堵漏洞,防止風險傳導升級,實現源頭治理。

  

  二、成效分析

  宜昌市在社會治理風險摸排工作的數字化場景應用探索,通過創新治理方式和手段,更好用數字化感知社會態勢、拓寬溝通渠道、助力科學決策,為後續全國社會治安風險防範治理工作提供了一些思路。

  (一)降本增效,打造社會風險摸排數字勞動力

  通過數據賦能、技術賦能、&&賦能,建立社治理風險摸排的“智能隊伍”,通過科技賦能,讓傳統勞動力從繁瑣、消耗精力的流程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專注於更具價值的風險隱患干預工作。

  (二)擴而治之,形成事前預測的社會治理方式

  在現有的人口、房屋、單位等基礎信息管理的基礎上,通過擴展各類風險屬性指標,形成精準的居民、家庭數據畫像,有助於發現各類風險行為。同時,結合大數據的分析,模擬各種可能發生的條件和場景,探索並預測社會主體複雜互動下某些社會後果發生的可能性。

  (三)數字善治,降低公共風險的整體不確定性

  通過數字化治理體系構建和AI工具的使用,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運用於公共風險管理全過程,提高公共風險的監測、識別和預警能力,推動治理主體工作重心從“問題導向”向“風險導向”的過渡,不斷升級當前構建的確定性,前瞻性地降低未來的不確定性,化解可能的“未然”風險。

【糾錯】 【責任編輯:丁峰 陳延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