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創新海上融治理機制 助推海上矛盾糾紛高效化解-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2/20 13:00:15
來源:新華網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創新海上融治理機制 助推海上矛盾糾紛高效化解

字體:

  12月19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等學術支持,綠色全域(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數字經濟與社會治理暨2024社會治理創新分享大會”在北京召開。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創新海上融治理機制 助推海上矛盾糾紛高效化解”的經驗做法入選“2024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案例”。

  據了解,為推進海上矛盾糾紛化解,普陀區創新打造全國首家海上融治理中心,積極推動海上矛盾糾紛高效化解。中心設有海上服務中心、法治服務中心、數智管控中心三個大廳,聯動公安、司法、海洋漁業、港航、海事、海警等部門力量,引入海運、修造船、遠洋、油品等涉海行業協會隨駐,特邀專家團研究員、首席法治諮詢專家指導參與涉企糾紛研判化解,同時得到寧波海事法院的大力支持,是目前全國沿海縣(區)首家海事法官團隊入駐的單位。

  一、暢通海陸渠道,搭建海上矛盾糾紛化解服務陣地

  一是專地合建融治理中心。由普陀區委會同寧波海事法院共同謀劃,在涉海企業密集的商務大樓專設500平方米海上融治理中心,形成訴訟、仲裁、調解有機銜接的“一站式”國際海事商事爭端多元化解模式。二是黨建引領創設航行支部。構建“漁船—漁村—漁區—漁協”一體化黨建格局,建設“航行的支部”,形成“黨建+安全”海上治理新格局。三是陸海統籌夯實基層站點。推行“海上網格”管理和海陸“融合治理”。建成涉海企業專屬網格,實施多部門包聯服務,從企業源頭髮現與減少矛盾糾紛。

  二、推動多元共治,融合海上矛盾糾紛化解服務資源

  一是融合部門資源。將“部門協作、區域聯動、開放共治”作為海上矛盾糾紛防範治理的關鍵,構建起應對漁船碰撞、人員傷亡、海上污染等海上事故的“跨部門協同處置全鏈條”,着力提升海上矛盾糾紛化解“規範化、程序化、法治化”。二是融合社會資源。設立行業協會工作室,建立健全“公益服務+政府購買+有償服務”保障機制,指導成立商會調解委員會,做強“東海漁嫂”等優勢品牌,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群團組織”的協同治理合力。三是融合法律資源。特邀法治諮詢專家指導參與涉企糾紛研判化解。深化“千所聯千會”“市場主體網格法律顧問全覆蓋”工作機制。

  三、聚力賦能增效,優化海上矛盾糾紛化解服務方式

  一是實施源頭治理。針對海上從業者特殊心理與個性,前移治理關口。建立遠洋漁民心理輔導干預中心,組建遠洋漁民心理輔導團隊,打造“出海必訓”品牌課程。二是實施港域智治。集成各涉海&&,建設海上矛調一件事駕駛艙,實現一屏展示全區海上矛盾數據的分類統計、趨勢分析、區域分佈實況。三是實施線上調處。制訂“浙江解紛碼”應用規範,從制度上保障解紛碼規範應用。設立全國首家國際版“海上共享法庭”,創新打造“海上楓橋”浙裏矛調應用。

  普陀區創新開展的海上融治理機制是“楓橋經驗”的進一步深化,中心成立以來,接待省內外客人參觀學習61批次,成功調處各類海上矛盾糾紛306起,總涉案金額超億元,實現調解成功率、協議履行率、群眾滿意率三個“百分百”。

【糾錯】 【責任編輯:陳延特 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