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等學術支持,綠色全域(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數字經濟與社會治理暨2024社會治理創新分享大會”在北京召開。四川省簡陽市“構建‘一網兩端三鏈’ 創新賦能基層治理”的經驗做法入選“2024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案例”。
近年來,四川省簡陽市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公眾參與、科技支撐,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城市建設和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以“微網實格”為底座的城市基層治理,積極探索“訴求滿足靠前一步、矛盾化解用力一點、常態服務全面一些”的全周期網鏈結構,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一、創新舉措
(一)構建“微網實格”統籌網,延伸常態服務鏈
一是堅持黨的領治,織牢總網絡。形成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一個班子為領導、一個&&為依託、一套方案為保障、一個模式為手段的“一核四驅”“微網實格”基層共治新模式。二是堅持多元共治,賦能末梢網。建設“微網實格社會治理&&”,構建“天府雄州簡陽”微&&,實現面上的“統”。建設符合轄區的黨建引領“微網實格”體系,實現點上的“創”。三是堅持分類善治,織密連心鏈。深化“查、防、預”的融合模式,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格局。
(二)構建“基層解紛”端,延伸矛盾化解鏈
一是堅持系統整合,健全組織體系。構建“4+18+N”的組織體系。二是堅持常態長效,健全運轉體系。建立完善工作運行機制,構建“2+1+1”的運轉體系。三是堅持治根治本,健全解紛體系。制定矛盾糾紛登記指南和發現處置流程,實現線上操作閉環,實行“357”限時辦理和延時辦理、上交辦理審批制,推動形成“金字塔”分層遞進解紛模式。
(三)構建“需求滿足”端,延伸訴求回應鏈
一是堅持“敲開門”,精準摸排了實情。建立群眾需求“微心願”工作&賬,大力推行“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模式,用小變化、小改善、小更新,形成大認同。二是堅持“送上門”,精準施策解鄉困。建立健全鄉村巡迴服務體系,推動優秀的科技、教育、衞生、規劃、基層治理人才力量下沉一線、服務鄉村。三是堅持“敞開門”,多點發力探民愁。圍繞“兩企三新”管理工作中重大問題和涉及各類就業群體利益協調問題,建立以行業黨組織為重要渠道的意見徵集和訴求表達機制。
二、成效反響
(一)深研落細,治理格局健全有“序”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完善“一網兩端三鏈”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健全“微網實格”統籌網,形成“291個總網格+889個一般網格+4932個微網格+571個專屬網格”的“3+1”“微網實格”治理架構。
(二)整合資源,治理隊伍提升有“質”
建強過硬基層治理隊伍,打造“一專一兼多元補充”治理隊伍。念好社區專職工作者“選育管激退”五字訣,建設一支政治素養好、專業能力強、服務水平高的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
(三)合力共為,治理效能強化有“實”
堅持群眾“安心”為出發點。建全“微網實格”社會治理&&,建設“天府雄州簡陽”微&&。堅持群眾“舒心”為落腳點,增強社區居民幸福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