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等學術支持,綠色全域(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數字經濟與社會治理暨2024社會治理創新分享大會”在北京召開。珠海市香洲區“三‘度’並舉止紛爭 繪就‘香安無事’新‘楓’景”的經驗做法入選“2024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案例”。
近年來,珠海市香洲區立足區位優勢,針對主城區行業場所多、流動人口多、人員結構複雜等特點,深入推進“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打造“香安無事”區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踐行新時代香洲特色“楓橋經驗”,努力將社會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
一、綜治中心強基礎,閉環處置“有力度”
一是強化功能配套。大力推進鎮街、社區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優化綜治中心部門協作、應急聯動、考核評價、網格化管理等規章制度,建立健全矛盾糾紛調解、社會治安穩定等重點任務的排查、預警、會商、研判等機制,推動綜治中心建設水平再上新&階。
二是強化機制建設。建立完善了以綜治中心為樞紐、網格為基本單元、政法力量為主導、職能部門為主體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街)、矛盾不上交”。充分發揮綜合網格員“基層觸角”作用,做到“小事一格解決、大事全網聯動”。探索形成基層政法單位“常駐+隨駐+定點&&”的工作模式,提升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能力。
二、六大力量齊匯聚,提質增效“有溫度”
一是凝聚政法主體力量。積極統籌推動政法力量下沉基層一線,香洲公安分局朝陽派出所創新推出“3.14圓周率(π)”基層警務工作法,拱北街道茂盛社區入選中央政法委在全國範圍內評選的104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之一,香洲區法院與翠香街道、前山街道聯合打造訴聯網法庭,疊加“法院+綜治中心+司法所”多重解紛力量,灣仔街道“580”調解工作室以公檢法司律五方力量聯動,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等八類調解合一,實現矛盾糾紛歸零。
二是科技賦能網格建設。依託“數智香洲”綜合網格管理&&,持續開展矛盾糾紛“應錄盡錄”工作,確保矛盾糾紛“早發現、早控制、早解決”。化繁為簡,編織網格管理“一張網”;從無到有,打通“全量匯聚”渠道;由多變少,建設基層減負“一張表”。
三、社會力量共參與,跑出調處“加速度”
香洲區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完善黨建引領的社會參與制度,鼓勵和動員廣大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做到資源聯動、問題聯治、平安聯創。
一是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作用。充分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以及律師協會、社區法律顧問的作用,深入基層參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加強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推動制定完善孵化培育、人才引進、資金支持等扶持政策。
二是發揮基層群眾和能人骨幹作用。積極激活黨員幹部、樓棟長、“五老”人員、社區能人、志願者等群眾力量,形成“港澳義工服務站”、翠香“和調解”聯盟、前山“鄰里話室”等具有區域多元特色的矛盾糾紛調解格局,孵化出“涂叔工作室”“老范鄰里客廳”等多個個人品牌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