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等學術支持,綠色全域(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的“數字經濟與社會治理暨2024社會治理創新分享大會”在北京召開。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族自治旗檢察院“善用‘楓橋經驗’金鑰匙 解好群眾‘法結’‘心結’”“深化檢察融合履職 築牢民生安全屏障”的經驗做法入選“2024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案例”。
近年來,鄂溫克旗檢察院堅持傳承弘揚“楓橋經驗”,以能動履職為引領,把一個個創新實踐融入具體案例中,提升了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取得積極成效。
一、善用“楓橋經驗”金鑰匙 解好群眾“法結”“心結”
鄂溫克旗檢察院結合新時代信訪矛盾糾紛的特點和現象,緊緊圍繞“深化法律監督、彰顯司法權威、維護公平正義”的檢察工作主線,以能動履職為引領,牢固樹立實質性化解理念,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用心用情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確保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助推地方社會治理。該院“三項工作機制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工作法”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法委評為全區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在實踐中,鄂溫克旗檢察院牢固樹立“我把群眾當親人”理念,以院領導接訪為牽引,依法能動履職,綜合運用領導包案、提前介入、司法救助、綜合幫扶等方式,持續加大釋法説理和綜合幫扶救助力度,在檢察接待窗口積極化解矛盾糾紛、用心用情用法高質效辦好每一個信訪案件,有效防範化解信訪矛盾和隱患,實現解“法結”化“心結”,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黨的關懷和司法溫情。同時,檢察機關創新工作模式,深化“檢察+企業+N”司法救助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檢察機關與社會救助部門職能優勢開展多元化救助幫扶及黨建融合業務,以黨建引領辦案、高質效履職增進民生福祉、築牢多元化基層社會治理“防護網”。
二、深化檢察融合履職 築牢民生安全屏障
鄂溫克旗檢察院通過不斷拓寬公益、行政監督路徑,進一步推動行政機關積極履職,針對銷售假、劣獸藥、飼料,擾亂獸藥飼料市場經營秩序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把法律監督的觸角延伸到規範行政執法的前沿。
鄂溫克旗檢察院在開展法律監督工作中,發現了某案線索。為切實保障牧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以及畜牧養殖産業健康發展,鄂溫克旗檢察院向相關職能部門制發了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並公開宣告送達。同時,充分發揮“行政檢察+公益訴訟檢察”融合履職在開展護航民生民利工作中的獨特優勢,將該案線索移送至公益訴訟檢察部門,並提出合理建議。
通過該案的監督,從源頭切實解決案件背後的根源性治理問題,促使行政機關提高責任意識,切實推動獸藥用藥安全隱患問題的解決,有效提升社會治理和法律監督的融合,對農畜産品質量的安全及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實現了檢察監督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