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9日電(吳詩萌)為順應數字時代的發展潮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並進一步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數字經濟與社會治理暨2024社會治理創新分享大會”於12月19日在北京正式召開。大會由新華網主辦,並得到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及《信訪與治理研究》刊物的學術支持,綠色全域(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旨在通過搭建互動交流&&,凝聚各界創新力量,以展示和推廣“2024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案例”為核心,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治理探索新場景、發掘新方案、注入新動能。
會議期間,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毛壽龍圍繞“社會治理的秩序維度:想象力與創新”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闡述。
毛壽龍首先指出,儘管社會治理在當前面臨着諸多挑戰,如家庭矛盾、社區矛盾等,但也應看到社會治理中的積極因素和創新實踐。他提到,通過基層的自我管理和解決矛盾,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這一經驗強調了社會層面的自我解決能力,讓社會問題在基層得以化解,從而減輕了政府和公安機關的壓力。
在闡述社會治理的創新實踐時,毛壽龍特別強調了預警、發現、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以及治理體系的完善和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這些創新實踐不僅解決了實際問題,還推動了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了新的社會治理秩序。
同時,毛壽龍也提到,面對社會治理中面臨的一些困惑和思考,應該也從積極的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他認為,社會治理的目標應該是讓社會充滿活力,而新元素的出現正是活力的源泉。比如商業元素的安全效應和小區開放帶來的積極影響,這些做法不僅增加了社會的財力和活力,還提升了安全感和社會秩序。
最後,毛壽龍再次強調了“楓橋經驗”的精髓,即提升社會活力和社會自身的力量是解決社會問題的關鍵。他呼籲要依靠黨政力量和社會力量,尤其要依靠社會秩序本身的活力形成的力量,來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