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學術中國”第二次學術期刊領域交流活動舉行 &&已為2000余家期刊單位提供技術服務-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28 18:25:2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學術中國”第二次學術期刊領域交流活動舉行 &&已為2000余家期刊單位提供技術服務

字體:

新華網“學術中國-知識産權服務&&”期刊高質量發展合作交流會在北京舉行。新華網 陳延特攝

  新華網北京9月28日電(陳延特)9月27號上午,新華網“學術中國—知識産權服務&&”期刊高質量發展合作交流會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聚焦“新質生産力背景下期刊高質量發展與創新”主題,圍繞集群化建設、國際化發展、産業協同發展、去中心化、人工智能等議題展開。共同探討未來期刊集群化建設與改革創新方向。現場來自各專業領域期刊、出版社負責人和專家學者近百人參加交流會。

  據了解,新華網“學術中國—知識産權服務&&”(以下簡稱“學術中國”)通過不定期舉辦相關專業領域主題活動,旨在搭建專業化、高規格、權威性交流&&,促進出版、期刊、科研、高校等行業開闊思路、取長補短、廣泛合作。7月首次舉辦的相關期刊研討會,在業內得到廣泛認可和參與。截至目前,&&已陸續與2000余家出版社及期刊單位達成合作,獲得授權進行版權運營服務,並為合作單位提供學術查重、AIGC檢測、文獻解讀等新華AI服務方案。

新華網數字經濟事業中心趙新宇致辭。新華網 陳延特攝

  新華網數字經濟事業中心趙新宇提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知識産權保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並&&一系列政策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知識産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中提出了健全版權、知識産權保護和服務&&,加強原創作品以及專利的全鏈條保護,加強原創作品登記認證,支持展開知識産權的資産評估等相關要求。對於建立期刊行業標準和規範,助力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建設科技強國戰略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新華網學術中國商務中心負責人周益增介紹學術中國。新華網 陳延特攝

  “內容質量提升、市場競爭突圍、數字化轉型、集團化專業化運營……已成為期刊行業共同面臨的發展問題。”新華網學術中國商務中心負責人周益增介紹。他&&,往期與會交流嘉賓還提出,新技術融合程度較低、內容創作能力弱、科普工作熱情不高傳播能力和範圍有限等也已成為制約期刊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共性問題。

  對此,新華網“學術中國”打造的“新華AI學術科研助手”“原創助手”,將成為學術創作者和科研人員的“智慧助理”與“第二大腦”,幫助進行文獻解讀、文獻管理、文獻查重、AIGC檢測與生成等多學術科研場景工作。同時,學術中國還為用戶提供專利評估、版權運營、原創發布等一站式高效服務體驗,多維度、全鏈條建立&&賦能期刊高質量發展體系。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副主編、中國農業期刊網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袁文業分享與新華網“學術中國”合作成效。新華網 陳延特攝

  會上,《中國農業大學學報》副主編、中國農業期刊網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袁文業&&,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高效傳播與轉化,中國農業期刊網與新華網“學術中國”攜手合作,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智力支撐。以科技賦能智慧農業發展,共同探索“互聯網+農業”新模式,共享和挖掘農業科研數據價值,實現農業學術生態環境良性發展。

海南省期刊協會會長劉家誠交流發言。新華網 陳延特攝

  對於期刊集群化建設與國際化發展方面,海南省期刊協會會長劉家誠&&,當前我國期刊行業面臨資源整合、稿源不足、國際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應積極建立期刊集群&&,實現資源共享。同時以海南自貿港建設為契機,因地制宜採用分類、分層次分階段管理舉措,建立期刊集群化、國家化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

天津大學期刊中心副主任王青交流發言。新華網 陳延特攝

  天津大學期刊中心副主任王青&&,期刊行業應大力推進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手段,與期刊集群融通共行,加強品牌建設和推廣,持續提升期刊集群的學術水平和社會影響力。同時聚焦國際前沿學術需求,拓展智能製造與建造類的刊群,打造行業的頭部期刊。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編輯張凌交流發言。新華網 陳延特攝

  同時,在期刊高質量發展與&&産業協同發展路徑議題上,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編輯張凌認為,期刊集群化建設已成為當下主流趨勢和方向,要以&&建設作為抓手,充分發揮優質期刊的引領作用,助力先進科研成果和知識産權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産力,促進期刊高質量發展。

  中國力學學會辦公室副主任郭麗雅交流發言。新華網 陳延特攝

  中國力學學會辦公室副主任郭麗雅&&,中國力學學會持續探索創新辦刊新路徑,通過跨刊跨期、刊會融合等方式建立期刊集群化發展,目前已通過整合出版功能,實現論文、會議、專家、圖書共建共享,同時,還將不斷探索跨&&、跨界合作,提升期刊傳播力和影響力。

空軍工程大學教研保障中心學報編輯部主任張建業交流發言。新華網 陳延特攝

  空軍工程大學教研保障中心學報編輯部主任張建業認為,期刊發展要不忘初心,明確辦刊目標及定位,客觀合理對待評價指標。要積極尋求與&&和産業全周期合作,運用先進技術手段提升辦刊效率、傳播效果、服務質量,雙方共同協力發展。

《山西教育》社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編輯潘麗萍交流發言。新華網 陳延特攝

  在數智時代背景下,期刊聯盟如何去中心化改革創新?《山西教育》社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編輯潘麗萍認為,當前期刊業去中心化改革已是勢在必行,期刊聯盟有助於打破資源限制,實現優勢互補,提升行業整體影響力,而去中心化改革則有助於打破信息壁壘,提升運作效率。她提出,要通過構建智能化服務&&、加強期刊資源共享與合作,強化版權保護等一系列路徑,鼓勵自主創新與發展,將傳統紙媒與新媒體有機結合。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期刊發行部主任高立紅交流發言。新華網 陳延特攝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期刊發行部主任高立紅&&,呼籲期刊界抓住機遇,積極進行數智化轉型,改革期刊出版流程,擴大傳播面,增強期刊在國際上的生存力和影響力,真正做到出版的去中心化。她認為,區塊鏈技術會有助於期刊去中心化運營,提升原創內容的可信度和傳播效率。

清華大學出版社期刊中心人文社科編輯部主任錢颯颯交流發言。新華網 陳延特攝

  對於人工智能服務&&助力一流科技期刊提質增效議題,清華大學出版社期刊中心人文社科編輯部主任錢颯颯指出,期刊的本質是記錄和選擇。通過AI賦能期刊出版,可以實現智能排版、審校和精準推送等功能,但在期刊解讀全面性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她分享使用學術中國“鴻儒·AI”的體驗時&&,學術中國AI技術模型的期刊數據量大、學術資源廣等優勢明顯,領先同類&&産品。

中國地質大學《地學前緣》編輯部主任胡偉武交流發言。新華網 陳延特攝

  中國地質大學《地學前緣》編輯部主任胡偉武&&,AI嵌入期刊能夠為期刊賦能,有效減少人工壓力,實現提質增效,同時能夠縮短刊物出版周期,大幅提高傳播速度。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執行副主編李新根交流發言。新華網 陳延特攝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執行副主編李新根認為,人工智能與社會全領域結合是大勢所趨,期刊從業者需要積極轉變觀念,迎上時代浪潮,擁抱新技術的發展,同時也要積極應對技術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嚴守學術規範和科研誠信。

  現場,來自清華大學出版社期刊中心、空軍工程大學教研保障中心學報、空軍軍醫大學學報、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浙江理工大學雜誌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集成電路與嵌入式系統》、中國政法大學《行政法研究》、南開大學《南開管理評論》、北京城市學院學報、中國政法大學《政法論壇》、中國地質大學《地學前緣》、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期刊發行部、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天津大學期刊中心、河北北方學院學報、河北大學、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中國標準化》雜誌社有限公司、農林經濟管理學報、《中國電子商務》雜誌社、《天津法學》、《英語周報》社有限公司、《中國醫藥》雜誌、融通醫健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安貞醫院《心肺血管病雜誌》、《中國醫療設備》雜誌社、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電源技術》、《酒·飲料技術裝備》雜誌社有限公司、《醫療衞生裝備》期刊、《人口與經濟》、《藝術學研究》、《山西教育》雜誌社、《中國標準化》雜誌社有限公司、《紡織科學研究》、中國地質學會期刊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現代企業文化雜誌社、中國農業期刊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中心)《民族翻譯》、北京消防協會、阿爾茨海默病防治協會、北京營養師協會、海南省期刊協會、中國地質調查局項目處、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自所生産力中心技術轉化與應用中心、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蛋白質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教育融媒體中心、中國力學學會、北京儀器儀表學會、北京集成電路學會、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北京果樹學會、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北京表面工程協會、瀋陽閥門研究所、中關村雲計算産業聯盟、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山西教育教輔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等70余位相關單位代表聯合簽署“中國期刊高質量發展”倡議。在新質生産力背景下致力於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期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升行業效能,助推期刊高質量發展以及行業創新性變革。(尹芯愛對本文亦有貢獻)

【糾錯】 【責任編輯:陳延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