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天津7月14日電 在天津市寧河區,清水青葦的七里海濕地被譽為“京津綠肺”。如今,在水草豐饒的濕地上空,4架無人機實現了對濕地核心區的巡檢覆蓋,“天空之眼”守護着這裡的生態安全。
寧河區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田秀靜説,在無人機的助力下,“低空+濕地治理”的應用場景為巡檢防護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
田秀靜指着正在飛行的無人機説,巡檢場景不僅啟用了對濕地火情、違規進入濕地偷盜等緊急事件的應急響應支持,同時,利用無人機收集濕地生態系統的物種數量及分佈、植被狀況等詳細數據,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收集的數據進行自動化分析,提高了數據處理效率和準確性。
今年2月,天津市寧河區成立了天津(寧河)未來科技城低空經濟創新産業園,開啟了一場“向新”的變革。幾個月過去,一批在農業、濕地治理、物流等領域的全新應用場景“上線”。
寧河區委書記白鳳祥説,依託中國民航大學科研團隊及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優勢和人才資源,寧河構建“政府+高校+企業”模式,持續擦亮低空經濟産業園這一“名片”。未來寧河將進一步搶抓機遇,助力低空經濟發展。
空中“飛的”、外賣“飛送”、電力“飛檢”……作為全球競逐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低空經濟正在將科幻場景接入現實生活。
今年4月,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向總部位於廣州的億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頒發了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生産許可證。
億航智能是一家城市空中交通科技企業,覆蓋空中交通、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體等應用領域。
長期研究低空經濟的中國民航大學低空經濟與低空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覃睿&&,目前,低空經濟在巡線巡查、農業植保等作業領域,以及應急救援、緊急投送等民生保障領域都有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未來還將賦能更多領域。
根據測算,2026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歷經多年的技術積累、産品研發及應用場景打造,目前,我國低空經濟産業鏈初步顯現。”覃睿説。
今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主任楊志勇認為,因地制宜是發展低空經濟的重中之重。走在前列的地區應進一步拓寬“空中市場”,爭取在科技創新、現代化産業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而發展相對較慢的地區,應進一步深化對低空經濟的認識,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尋找到適宜的發展方向。
策劃:曹建禮、邵香雲
記者:白佳麗、張宇琪
編輯:閆建華
海報:方金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