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年】看高等教育從“大國”向“強國”邁進-新華網

【數·百年】看高等教育從“大國”向“強國”邁進

編輯:陳凱茵 設計:侯軼銘 2021-08-31 14:21:16 來源: 新華網

  九月開學季,多少學子走進高等院校的校園。高等院校培養出了一代代有志青年,投身于各行各業。

  中國現代高等教育波瀾壯闊發展的序幕正式開啟可以追溯到1895年10月2日,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在天津誕生。北洋大學自創辦之日起,就以“興學強國”為使命,這是中國大學對自己的使命和功能的認識,是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與擔當,是中國大學精神的元始。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僅有普通高等學校 205 所,經過數十年發展,尤其是1999年中國高等院校開始實行擴大招生之後,高等院校的數量、招生人數、在校生人數、畢業生人數以及學校的規模都有了爆炸式的增長。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高等學校(未包含港澳臺地區高等學校)共計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58所、高職(專科)院校1482所,成人高等學校265所。

  隨著教育不斷改革,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不斷增加,在校學生人數不斷增長。

  1949年,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僅11.7萬人,1978年85.6萬人,1990年206.3萬……2020年,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達3285.3萬人。

  高等教育規模的迅速擴大,讓大學生不再是“鳳毛麟角”,讓更多中國人實現了接受高等教育的願望。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

  70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升。

  194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0.26%。1999年的擴招開啟了中國高等教育規模式的發展,2003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快速突破15%,進入大眾化階段。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54.4%。

  而國際上通常認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15%以下時屬于精英教育階段,15%~50%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超過50%便進入普及化階段。70余年的時間裏,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走向大眾化再走向普及化,越來越多的家庭實現大學生“零的突破”。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為2.67%。受教育狀況的持續改善反映了10年來我國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以及掃除青壯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十四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將從高速度規模增長轉變為高品質內涵式發展。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表示,到“十四五”末,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力爭提升到60%。

  【高等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加】

  充足的經費投入是推動高等教育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們的高等教育規模如此巨大,在經費上的巨大投入自然是少不了的。

  高等教育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高等教育的財政投入是提升高校師資力量、改善科研條件、加強基礎建設等方面的關鍵點。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投入來源的渠道和方式多樣,但主要分為政府投入和社會投入。

  近年來高等教育經費投入不斷增加。2005年我國高等教育經費投入3524億元,2015年這一數據增長到9518億元,十年間我國高等教育經費投入增長了1.7倍。2020年高等教育經費投入13999億元,比上年增長了535億元。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産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到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達到7820億元。創新資源的匯聚,為高校原始創新能力提升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歷了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走向大眾化再走向普及化,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大國。同時,研究型、應用型等各類高校各安其位各展所長,學科專業結構不斷優化,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體係正在形成。

  當前中國的知識密度和知識資本正在崛起,在全世界范圍內,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如此大規模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高等教育人群的創新力量一旦被激發,中國的經濟又將再次迎來巨變。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家統計局、新華社、中國教育新聞網

編輯:陳凱茵、陳伸、趙雪(實習)、孫詩淇(實習)

制作:侯軼銘


分享至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