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看臺】徐皓峰:“十七年電影”中的世故人情-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1 10/22 10:51:58
來源:光明日報

【期刊看臺】徐皓峰:“十七年電影”中的世故人情

字體:

徐貴祥《走出草地》(長篇小説)載《解放軍文藝》2021年第8期

近年來徐貴祥創作了多篇關于長徵的作品,從《穿插》《伏擊》《對陣》《紅霞飛》,再到如今的《走出草地》。作品講述了一個“唯藝術論”的富家子弟,面對這群有著堅定信仰的紅軍時,從旁觀好奇到同情支援,再到最終加入革命隊伍的故事,奏響了頑強生命的壯美讚歌。

諶容《老子忘了……》(短篇小説)載《人民文學》2021年第9期

這是一篇精煉版的“人到老年”,諶容的小説從《人到中年》到如今的《老子忘了……》,在社會和生活的細節中不斷體味著人生的悲歡。馬老爺子因為抵抗戒煙而為自己爭取了一間家中獨立的小屋,因為抵制養生戒“三白”的要求,而另辟蹊徑借散步之由轉戰飯店,頗有“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的自覺。馬奶奶在老年家庭生活中的“權威”看似閒庭信步卻也步步為營,一幕幕輕喜劇般的生活片段被作者酣暢淋漓地傾瀉而出,隨處可見相親相愛、吵吵鬧鬧、白頭偕老的幸福晚年時光。“老子忘了”忘掉的是約束,是爭吵,是糊裏糊塗;沒有忘卻的才是有價值的,是自由,是灑脫,是相濡以沫。

王棵《桑田日暖》(長篇小説)載《十月·長篇小説》2021年第4期

《桑田日暖》講述的是20世紀80年代早期,一個鄉村家庭為修建新房而奮鬥的故事。小説主人公鬱醒蘭的遭際和命運、她性格的韌性、她的愛恨情仇,都得到了鮮明生動的刻畫。一幅極具時代特色的中國江南鄉村風俗圖卷,也隨著她的家庭生活慢慢展現在讀者眼前。

老藤《東北老王》(中篇小説)載《芙蓉》2021年第5期

民辦教師老王因智慧與口才被村人封為“明白人”,心懷壯志的他乘著時代的浪頭飛出了七井村,駛向了廣闊世界。作品以行者形象建構出故事的大歷史和個人史,有著深切的地域關照和人文情懷。

張仲全《鑄劍戈壁灘》(報告文學)載《北京文學》2021年第10期

這是一段埋藏多年的英雄史,原子彈、導彈兩彈的成功只是一瞬,背後卻有無數鮮為人知,且驚心動魄的故事。“做驚天動地事,當隱姓埋名人”,這是對當年從事核導彈事業眾多科學家和基地官兵們奉獻人生的真實寫照。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且物質條件優越的我們,從中能夠深切體悟當時那群科學家和官兵神聖崇高的心境。

李燕燕《我的聲音,喚你回頭——與〈民法典〉關聯的女性權益故事》(報告文學)載《啄木鳥》2021年第5期

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的立法精神和相關條款充分體現了對女性權益的保護,作者通過大量詳實的採訪,讓這道把她們拉向親情與幸福的溫暖力量,投射到讀者眼前。

花城關注:“機器制造文學?”(欄目)《花城》2021年第5期

人工智慧技術會不會代替獨立的人,來完成文學寫作?在這一期“花城關注”中,作家陳楸帆、王元分別與兩款AI寫作軟件合作完成了兩部小説的寫作。他們的實踐恰恰證明,AI寫作目前還停留在簡單模倣的層面。人類靈魂的深度,還不是當前的機器演算法所能測量的。

徐皓峰:“十七年電影”中的世故人情(專欄)載《上海文學》2021年第9、10期

既是導演、編劇,也是小説家,“70後”徐皓峰回顧自己人生之初看到的電影,自稱“已不知要探討電影,還是要探討我本身”。從《烈火中永生》的愛情觀,到《青春之歌》的女性觀,再加上刊載于2021年第8期的《紅色經典中的傳統世界——評電影〈革命家庭〉》,這些文字有別于引經據典的學院派影評,從中頗可讀出個人與時代的交疊感,也有助于對電影美學的重新認識。

【糾錯】 【責任編輯: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