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文學月探討融合發展和轉化 當下影視創作急需文學“補鈣”-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1 10/19 14:09:50
來源:北京日報

十月文學月探討融合發展和轉化 當下影視創作急需文學“補鈣”

字體:

第六屆北京十月文學月開幕首日,作為核心活動之一的“共生共榮:文學與影視高峰論壇”暨“十月星浪潮影視計劃”係列活動在梅蘭芳大劇院舉行。100余位知名作家、編劇、導演、制片人共聚一堂,共同探討文學與影視的融合發展和轉化。

十月文學院在去年建立文學與影視孵化中心後,進一步加強文學與影視資源融合,並聯合眾多知名作者、編劇和相關影視機構共同發起“十月星浪潮影視計劃”,將優質的文學IP進行影視轉化和合作延伸。活動現場,“十月星浪潮影視計劃”發布了蘆葦《白山黑水》、邱華棟《聽功》等9個電影IP項目,李洱《應物兄》、張營《嬰寧》、楊雙印《運通天下》等9個電視劇IP項目,以及陳汗《山海經之蚩尤戰帝天》等9個網絡IP項目。其中,小説《應物兄》圍繞濟州大學儒學研究院籌備成立和迎接儒學大師程濟世“落葉歸根”兩件事,以“應物兄”作為軸心人物,上下勾連、左右觸及,相關各色人等漸次登場,描繪了一幅豐富多彩的當代社會特別是知識分子的生活畫卷,于2019年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這部作品的影視化開發,也備受文學界和影視界的期待。

《應物兄》被評論家譽為“當代版”《圍城》。對此,作家李洱本人坦言,《應物兄》和《圍城》的相同之處是都寫到了知識分子,“但是知識分子在《應物兄》裏只佔三分之一,書裏還有各種各樣的不同角色,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他期待編劇能對自己的小説進行更為豐富的二次創作,讓它能夠有幸和《圍城》相比。

文學和影視的聯動一直是被廣泛討論的話題。在論壇上,多位文學界、影視界的嘉賓圍繞“新時代文學與影視的共生共榮”“文學影視改編的良性迴圈”話題,共同探討文學和影視如何共同促進融合與繁榮。

北京出版集團副總經理馬馳談道,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改編自經典文學作品的影視片佔故事片産量的30%,且大多是佳作。如何將文學和影視更好地結合,是新的歷史時期文藝創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這麼多年在影視圈裏打拼,我深深知道現在的影視缺什麼,人到一定年齡缺鈣,現在的影視走到今天缺文學,這是實實在在的話。”曾創作《京華煙雲》的著名編劇張永琛坦言,這些年在影視業的發展上,資本和平臺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同時對影視劇的評判標準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在這個時代作為影視從業者,有時候不得不妥協,但還得堅定自己的一份信念往前走。歸根到底,影視更需要文學才能發展好。”

儒意影業首席內容官張強談道,過去這些年,影視業一直追捧流量加IP的商業模式,這導致了全行業都在為流量明星打工的病態局面,而這種局面現在已經到了物極必反的程度。“怎麼顛覆這個模式?只有回到藝術創作本質的規律,內容決定一切。這個內容很大程度上是文學,文學是內容最重要的根源。”他舉例,去年根據茅獎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説改編的電視劇《裝臺》火爆,從中就可以看到市場正在發生著改變,文學的力量是可以徵服觀眾的。

演員黃璐曾出演過婁燁執導的電影《推拿》,這部電影就改編自畢飛宇的同名小説。在她看來,文學作品是影視作品的土壤,“文學是可以脫離影視的,但是影視脫離了文學,就會變得很脆弱,沒有厚度。”(記者 李俐)

【糾錯】 【責任編輯:劉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