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22日,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年會論壇在江蘇省宜興市窯湖小鎮順利舉辦,論壇以“新時代非遺新使命”為主題,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非遺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
論壇設有以“新傳播:用非遺講好中國故事”為主要方向的主題論壇,與會專家就如何拓展非物質文化遺産外宣的渠道,形成國際傳播的矩陣合力,在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中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等話題展開分享與討論。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人類學民俗學系主任、教授蕭放演講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人類學民俗學系主任、教授蕭放以《以節日類非遺推進鄉村振興》為話題,他認為,傳統節日是我們民族的文化時間,既是我們優秀文化傳統傳承保護的重要時間&&,也是我們傳統文化服務社會,並進行文化再生産的重要時機。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珠寶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全國數智時尚工美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秘書長張曉暉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珠寶與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全國數智時尚工美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秘書長張曉暉以《傳人、承藝、鑄魂——三位一體,弘揚中華非遺》為主題發表演講,他強調了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並提到,在非遺傳承人才培養中,作為非遺傳人:承藝是顯性傳承、鑄魂是隱性傳承,作為“非遺技藝”是隱性傳承的顯性表達。非遺技藝不單是精湛的技法,更是人內在品行、三觀追求和道德情感的精氣神的匠品體現。
抖音集團企業社會責任部總經理楊潔
抖音集團企業社會責任部總經理楊潔介紹了抖音新媒體&&上非遺相關的數據,以及在助力非遺與旅游融合、鄉村振興方面所做的努力。楊潔總經理也分享了抖音未來在非遺保護傳承方面的相關計劃,其培育非遺傳承人群數字能力、實施非遺項目保護和發展分類扶持等的目標都值得期待。
小紅書公益部門品牌總經理關惠元
小紅書公益部門品牌總經理關惠元以《從一個人的創作,到一群人的創新》為題,較全面地展現了小紅書在非遺保護傳承方面的創新機制和實施路徑。關惠元提出,小紅書會通過設計賦能、市場鏈結、價值共生來為“老手藝”尋找“新朋友”,激發非遺新勢能,帶美好的傳統去未來。
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史俊棠
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史俊棠分享了宜興紫砂傳承發展在鄉村振興中的成功實踐,包括培育鄉村陶藝人才,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建立村級合作社組織,推進鄉村陶藝守正創新四個方面,為宜興紫砂的未來傳承提出了切實有效的建議。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國家級傳承人、范家壺莊創辦人范偉群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國家級傳承人、范家壺莊創辦人范偉群在沙龍對話中提到,我想很多非遺為什麼會被大家遺忘,是因為離開了人們的生活。我們傳承人不僅僅是繼承技藝,更重要的是把當下生活、審美觀念融入到創作中來。在技藝中精進,在創新上發展。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唐金楠總結發言
本場論壇的議程主席,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唐金楠在總結中説,新媒體環境下,非遺一方面可以通過新的展現形式帶來新的情緒價值,而這背後歸根結底還是文化和價值觀,非遺可以達到“物以載道”,讓年輕在體驗和娛樂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另一方面,非遺發展要結合新的消費場景滿足多元需求,重新和當下的生活建立連接。這需要更多專業的運營機構參與進來,發現新的市場需求,完成技藝到産品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