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22日,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年會論壇在江蘇省宜興市窯湖小鎮順利舉辦,論壇以“新時代非遺新使命”為主題,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非遺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
論壇設有以“新趨勢:非遺的生活化、時尚化”為主要方向的主題論壇,從非遺與百姓日常生活的關係入手,邀請與會的專家學者探討非遺保護髮展的未來趨勢。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全國休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魏小安演講
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全國休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魏小安以《非遺:經典傳承與市場推進》為主題,分析了非遺與旅游的關係,認為加強旅游目的地的環境保護和文化多樣性建設勢必成為旅游發展的重中之重,並結合現實問題提出了非遺的活化路徑與利用要點。
安徽省非遺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安徽省文化廳原廳長楊果演講
安徽省非遺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安徽省文化廳原廳長楊果為她的演講取了一個詩意的名字《東風露消息 萬物有精神》,楊果副會長以安徽的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為例,分享了在非遺生活上、時尚化方面的不懈探索,並提出,非遺的生活化、時尚化,需要政府、企業、媒體、學界、社會組織和消費者等共同形成驅動機制。
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所所長、研究員邱春林演講
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所所長、研究員邱春林以“守藝”、“創新”、“時尚”、“傳承”為關鍵詞,為非遺的創新與傳承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同時邱春林提出,在新媒體時代,品牌傳播的速度、幅度和力度是傳統時代無法比擬的,對於非遺的傳播,各品牌主體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技術對品牌的放大作用、提速作用和保障作用。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館館長郭藝演講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館館長郭藝以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産館為例,展示了浙江省非遺館如何通過豐富的展陳內容,打造具有時代活力和面向未來創造力的非遺“新空間”。郭藝認為,浙江非遺館的相關設計與策劃,構建了觀眾與展項之間的動態關係,成就了參與式文化共享空間;根據非遺項目的特點和周期性傳統節日活動,使展館內容契合非遺的特性並作用於非遺的保護傳承,促進了場館與城市、與社區、與當代的融合。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國家級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參加沙龍對話
在沙龍對話環節中,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國家級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紹培強調,紫砂人有個特點,就是在意人,在宜興紫砂的傳承中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另外,他提出在紫砂的設計上要動腦筋,要從生活中尋找,要發現美。
議程主席、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魏鵬舉總結發言
在主題論壇的最後,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魏鵬舉總結道,非遺的生活化、時尚化,從文化意義上講,要在相對保護傳承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另一方面,也一定要和現代市場、科技發展同頻共振,融合的基礎上相互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