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盛會啟幕 新時代共話非遺新使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7/21 16:50:35
來源:新華網

非遺盛會啟幕 新時代共話非遺新使命

字體:

  7月21-22日,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年會論壇在江蘇省宜興市窯湖小鎮順利舉辦,論壇以“新時代非遺新使命”為主題,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非遺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深入探討新時代背景下非遺保護傳承的新使命、新趨勢及新傳播方式。

  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年會論壇包含一個主論壇,兩個主題論壇和“非遺人之家”傳承人圓桌沙龍,主論壇緊緊圍繞“新時代非遺新使命”這一學術命題,兩個主題論壇則分別以“新趨勢:非遺的生活化、時尚化”和“新傳播:用非遺講好中國故事”為主要議題。論壇還首次特設“非遺人之家”傳承人圓桌沙龍,以“老手藝與新匠人”為主要議題,形成新老非遺傳承人之間的對話交流,攜手應對新時代新挑戰的“傳幫帶”新格局。

  論壇的主論壇由中央電視台播音指導敬一丹主持,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文化和旅游部原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在主論壇做主旨演講。其他發言嘉賓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魁立,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張國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教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漆藝分會副會長陳岸瑛等。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文化和旅游部原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做主旨演講

  雒樹剛在論壇上以《非遺傳承的“魂”、“根”、“本”》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雒樹剛部長在演講中提出,非遺不單純是技藝,技藝承載的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要做好非遺傳承要做好三點,一是要大力弘揚精神文化價值這個“魂”;二是要守牢歷史傳統這個“根”;三是要建設好非遺傳承人隊伍這個“本”。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魁立演講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魁立已九十歲高齡,他從非遺的非物質性、人之主體性、傳承性、空間、立場、實踐性六個方面進行剖析,呼籲要“彰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當代價值”。

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張國有演講

  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張國有從“非遺存續的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入手,探討了如何通過市場經營和政府扶助來尋求非遺存續的基本條件,並提出年輕人的需求及愛好,是非遺存續的動能和標誌。張教授也在演講中建議,用數字複製的方式,將非遺的道義和基本技法長久地存續下去。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教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漆藝分會副會長陳岸瑛演講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漆藝分會副會長陳岸瑛以《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日常生活的復魅》為主題,討論非物質文化遺産如何走進百姓日常生活,他認為,在新時代保護非遺、復興中國傳統藝術體系,有助於確立文化自信自強,建構人類文明新形態。非遺中的傳統手工藝,源於天然原材料,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就本次論壇的舉辦主旨與主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談到,希望透過年會論壇的舉辦,高位打造非遺傳承發展學術&&,能為我國非遺保護工作凝聚更多有識之士,為全國的非遺傳承人、非遺工作者提供一個展示交流、互學互鑒的&&,同時動員更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到非遺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的偉大事業中來。

  作為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年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論壇旨在探討新時代如何準確把握時代特點,深挖非遺文化的時代價值,研究與開拓非遺在新時代的新表達,拓展非遺實踐方式,增強非遺傳承實踐活力,推動非遺系統性保護,激發非遺傳承人,尤其是中青年非遺傳承人的創新熱情,讓非遺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

【糾錯】 【責任編輯:邢賀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