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年會開幕式將於7月20日在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啟幕。年會由開幕式、非遺大集、年會論壇構成,通過形式多樣、立體多元的非遺項目展覽展示、年度非遺保護成果發布、非遺學術研討等精彩內容,呈現一場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氣息相結合的非遺盛會。
作為本屆年會的重頭戲,非遺大集圍繞“守正創新,賡續薪火”的年會主題,由六大板塊構成。在展覽形式上採用“市集+展演”的方式,來自全國各地數百項國家級、省市級代表性非遺項目,以館、店、鋪、攤、街、水域的立體展陳,將南北風土人情融進江南水鄉,糅合傳統文化的厚重感與新時代氣息,讓游覽者沉浸式體驗一場非遺盛宴。
窯湖小鎮
開篇的“水韻江南”板塊,將集中展示江蘇省非遺保護成果。此板塊利用窯湖小鎮水域景觀,打造水上非遺市集,同時借助老街入口的江南非遺主題館,舉辦以無錫、宜興本地特色非遺項目為代表的江蘇省非遺專題展。
棋子燒餅
“食行九州”板塊貫穿整個大集,集結全國非遺美食營造煙火生活氛圍。來自京津冀晉遼蒙(冀州)、河南(豫州)、江蘇(徐州、揚州)、山東(青州、兗州)、四川(梁州)、湖北(荊州)、陜西(雍州)等各地非遺美食項目,在老街入口區域集中呈現,同時以移動攤鋪穿插於非遺大集,提升老街煙火氣,讓游覽者在行進中品味非遺美食背後的故事與溫度。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千茶百器”板塊以茶葉、茶器項目為題材,通過室內立體展陳,突出“茶與器”的內在關聯,呈現“一方水土、一茶一器一世界”的東方意境之美。
蜀繡
“錦繡中華”板塊通過非遺服飾展、南北繡娘展演、研學體驗、少數民族服裝秀等豐富內容,通過將傳統刺繡技藝與旅游時尚融合,讓游客切身感受非遺活態傳承的魅力。
“曲苑雜壇”板塊則綜合街巷戲&和街頭快閃戲劇,讓非遺走近廣大游客。以街坊雜場為節點,以窯湖小鎮水域景觀為舞&背景,以小規模曲藝演出、街頭快閃展演等方式,在老街穿插進行非遺沉浸式展演。
窯湖小鎮
不滅窯火,匠心永續。終章“窯窯相望 薪火相傳”板塊,通過龍窯點火儀式和陶瓷工藝活態展演,傳遞中國手藝人傳承堅守的匠心。值得一提的是,位於窯湖小鎮的“窯湖第一窯”,一比一還原了宜興紫砂名鎮丁蜀鎮前墅古龍窯。此板塊通過現場展示拉坯、刻花、勾勒、上色、施釉等陶瓷製作工序,呈現全國各重點窯口的陶瓷製作技藝。
窯湖小鎮
7月20日當晚,還將啟動龍窯點火儀式,以“窯窯相望、薪火相傳”的寓意,呼應本屆年會“守正創新、賡續薪火”的主題。
此外,非遺大集還設置有社火廣場、活態傳承展演區、非遺精品館、非遺文創館、中醫藥館、非遺人之家等功能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