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寶雞“面皮”的故事,何以打動“三代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5/22 08:48:52
來源:新華網

一碗寶雞“面皮”的故事,何以打動“三代人”?

字體:

  新華社北京5月21日電(記者劉雅萱)代代相傳的搟面皮手藝、農村街坊鄰里的鄉情冷暖、全程用關中方言“飆戲”……19日、20日連續兩晚,話劇《面皮》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演,徵服了現場觀眾。

  這部由寶雞市藝術劇院創排推出的話劇講述了西府三代人做面皮、賣面皮,自力更生改變命運的故事。渭水河畔、秦嶺腳下,西府農人和面皮的故事,何以打動首都觀眾?背後有哪些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文化魅力?

  真誠表演:做一株沒有花的綠植

  2個多小時的表演,舞臺上沒有高科技的技術加持,卻飽蘸著農民特有的泥土氣;沒有神秘莫測的故事線,卻將三代人傳承面皮手藝的故事娓娓道來;沒有驚天動地的人物和道具,但一個村長、一口棺材、一碗面皮就能串起整個演出……

  “上了舞臺都是角色,最大的技巧就是真誠,要錘鍊本真之心,把角色揉碎了再把自己鍛造進去。”談起如何演好村長這一角色,演員吳京安坦言,專注到忘卻周圍的一切,哪怕只有幾個瞬間,都是好的表演。

  
話劇《面皮》劇照。新華社發(宇文成龍 攝)

  作為見證歷史的“老者”,他身上有農民的堅韌和詼諧,更有帶著村民“奔好日子”的責任。是臺上的“老者”,更是臺下的導師,平日裏和演員“稱兄道弟”的吳京安説:“我們真誠再真誠,擰成一股繩,爭取讓《面皮》成為話劇生態中一株沒有花的綠植,讓觀眾聞到獨特芬香。”

  “我們有的演員是舞蹈演員、歌手出身,但孩子們真的非常樸實,就是扎扎實實、認認真真地在這個劇裏‘摸爬滾打’”,寶雞市藝術劇院院長楊蘭説,就是覺得這部反映老百姓真實生活的戲有搞頭、能演好。

  情感樸實:真實引發共鳴

  在演出現場,記者看到,當搟面皮手藝人王讓過潦倒入棺時,有觀眾含著眼淚;當村長和老伴兒想方設法讓王紅強子承父業時,觀眾笑聲一片;當王紅強在媳婦海棠的開導下,同意和姐姐姐夫共用秘方時,被“甜”到的觀眾拿起相機……

  觀眾王美琪是一名大學生,她説雖然自己是北京人,但陜西方言讓人覺得特別親切,能感受到當地人的淳樸和善良。

  在寶雞長大的觀眾劉女士大學畢業後來到北京工作生活,離家多年的她説,一聽到鄉音、一看到從小吃到大的面皮,就勾起了自己心中的回憶和濃濃的鄉情。

  
話劇《面皮》劇照。新華社發(宇文成龍 攝)

  青年演員張育對自己飾演的海棠充滿感情。她告訴記者,雖然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但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淳樸和親切,“希望用自己的真情去觸摸、去聆聽,去訴説這樣一個真善美的故事。”

  “這個戲最大的特點,是來源于生活,就是想讓觀眾通過戲劇看到自己。”《面皮》的編劇張驥説,劇中葬禮上的挽聯、切黃瓜絲切到胳膊腫等很多細節都源于真實生活,在此基礎上,把人物通過藝術手段放到一個村子裏,構建人與人的關係,讓觀眾就像在日常生活中一樣,能找到情感共鳴點。

  時代印記:小故事裏有大時代

  在話劇《面皮》裏,能聽到“突突突”的拖拉機聲,能看到村裏的第一輛摩托車,更能望見祖傳的搟面皮手藝做成了當地“明星産業”。

  “將數十年的歷史變遷囊括在一個舞臺上並非易事,我們的藝術作品,就是要把過去的故事、現在的故事寫成好劇本,表演出來。”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觀後説,《面皮》把從苦日子到甜日子的變遷,落到了故事和人物命運中,演員表現出的“杠杠的痛快感”讓觀眾充滿興致。

  
話劇《面皮》現場,演員正在謝幕。新華社記者 劉雅萱 攝

  觀眾吳平如今已退休,他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新一代有文化、有理想的農民非常打動我,我以前下鄉時並沒有他們這麼多想法,感覺這一代人是中國農村的希望。”

  中國戲劇家協會原秘書長崔偉表示,《面皮》聚焦小故事,寫活了普通人,從一個村的家族命運、情感故事折射一個地域、一個時代的變遷,生動又深刻,有喜有淚有滋味。

  文化傳承:繪就西府大地的美好生活

  這部以寶雞特色小吃命名的話劇,不僅將美食文化端上了藝術舞臺,還將諸多西府文化元素“埋藏”在情境布景裏,讓不少觀眾直呼“看得過癮”。

  觀眾周女士對民俗文化很感興趣,她告訴記者,布景裏的“祈福祥瑞圖”,尾聲時的踩高蹺表演,引發了她對西府文化的興趣。

  
話劇《面皮》劇照(背景為社火臉譜)。新華社發(宇文成龍 攝)

  “話劇中融入了社火臉譜、高蹺社火等民俗文化元素。”寶雞社火臉譜繪制技藝省級傳承人薛亞兵説,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社火表演作為一種民俗活動,象徵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與《面皮》裏表達的“奮鬥創造未來”是一致的。

  “接下來我們將開啟全國重點城市巡演,力爭將《面皮》打造成一部留得下、傳得開的精品力作,通過文化賦能、藝術加持,推動文旅融合高品質發展。”寶雞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段軍林説。

【糾錯】 【責任編輯: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