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期全國少數民族古籍修復技術培訓班”結班座談會暨學員修復作品展
2022年7月14日,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字節跳動公益支持,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辦,雲南省圖書館承辦的“第十三期全國少數民族古籍修復技術培訓班”在雲南省圖書館舉行結班座談會。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熊遠明,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馬迎春,雲南省圖書館館長、雲南省古籍保護中心主任馬雲川,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蘇品紅,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發展一部負責人陶錚以及全體培訓班學員參加了結班座談會。復旦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玉良受邀出席座談會。座談會由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王江紅主持。
雲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江紅主持座談會
此次培訓班為期12天,共有來自雲南、四川、甘肅、內蒙、貴州、廣西、西藏、寧夏8個省區市的50名學員,修復完成珍貴彝文古籍《查姆》22冊,539葉。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精心設置課程,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朱崇先、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易曉輝分別為學員們講授了《民族古籍整理研究述要——以彝文古籍整理為重點》《中國手工紙及古籍用紙情況》,邀請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雲南傳習所導師楊利群為學員講授修復實踐課。培訓班還特別邀請了楊玉良做了《傳統手工紙理化性能漫談》的講座。
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院長楊玉良講座
熊遠明在座談會上做總結講話,他&&此次培訓班是今年疫情防控形勢穩定後舉辦的第一個線下培訓班,對提振信心、推進古籍保護工作極為重要。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字節跳動公益聯合舉辦本期培訓班,是公益基金與公藏單位合作的一次有益嘗試,也為後續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今後,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將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做好培訓基地、傳習所、高等院校“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機制建設,為古籍保護培養更多的人才。同時,也希望更多地引入社會力量,大家加強溝通,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古籍保護事業向前發展。
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熊遠明總結講話
來自廣西、四川、貴州、甘肅、西藏、內蒙古、寧夏和雲南的9名學員代表作交流發言,他們表達了對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字節跳動公益和雲南省古籍保護中心的感謝之情,認為培訓班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設置讓他們收穫很大,不僅學到了技藝,也了解了民族古籍的歷史、科技保護等方面的知識。認識到古籍修復不僅是一項技藝,還是認識世界文明的一個窗口,是對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回到單位後,一定要堅持學習,做好古籍保護工作,為中華文明的傳承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員順利結業
與會領導參觀修復作品展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秉持“文物保護社會參與、保護成果全民共享”的發展理念,致力於文物保護利用事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資助文物保護修繕項目,參與文物領域的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文物合理利用及價值的研究與展示傳播,基金會願意在這方面繼續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積極支持和投入到古籍保護的事業中來,為社會力量參與古籍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提供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