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文化·文保會客廳】劉玉珠: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服務于文化發展大局-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5/18 12:18:32
來源:新華網

【新華文化·文保會客廳】劉玉珠: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服務于文化發展大局

字體:

  近日,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劉玉珠做客新華網文化頻道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共同打造的高端文化訪談欄目——《文保會客廳》。

劉玉珠做客由新華網文化頻道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攜手推出的高端文化訪談節目《文保會客廳》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陸續出臺了一係列政策法規,來推動文保工作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新華網文化頻道特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攜手推出高端文化訪談節目《文保會客廳》,將邀請多位文保領域的大咖專家來訪談間做客,和大家分享關于文保工作取得的成績,希望借此能讓社會大眾更好地了解文保工作,並從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無限魅力。

  劉玉珠作為首期嘉賓出場,在節目裏向廣大網友介紹了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相關工作,並分享了他關于如何推進文保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的一些真知灼見。

《文保會客廳》首期嘉賓劉玉珠

  盡責丨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為文保工作“拾遺補缺”

  新華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成文化強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在其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劉玉珠: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成立30多年以來,一直秉承著“文物保護社會參與,保護成果全民共用”的發展理念,開展了大量的文物保護、文物宣傳教育、文物傳承方面的工作,特別是在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在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方面,起到的是拾遺補缺的作用,就是做一些政府層面顧及不到或者低級別的文物保護。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與新華網文化頻道共同出品的《讓文物活起來》專題

  新華網:具體來説,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近年來的工作主要圍繞哪些方面在展開?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效?

  劉玉珠:最近這幾年,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重點發力的項目,首先是財政委託的項目。

  2016到2018年,經財政部、國家文物局批準,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策劃實施了“拯救老屋行動”。三年中,我們深入到共168個傳統村落。有的老屋當時都瀕臨倒塌了,而且這些老屋都有一定的文物價值。最終的拯救成效還是很明顯的。其中,第一個整縣推進試點縣項目是在浙江松陽。這不僅僅是一個文物保護的行為,實際上也是動員各方力量共建共管共用的成果,比如當地黨委政府、居民個人、社會力量,包括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都參與其間。基于以上成果,“拯救老屋行動”于2017年被列入十八大以來重點文物保護項目;2018年納入中共中央國務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2019年項目經驗在浙江全省推廣;2022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這表明“拯救老屋行動”受到了各界歡迎,特別是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關注和支援。

“拯救老屋行動”項目照片

  受財政部、國家文物局委託,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還實施了“價值研究與傳播計劃”公益項目。我們去參觀博物館,或者考古工地、文保單位時,會發現除了極少數的情形外,都需要大量的講解員。而講解員講解的水準如何、研究能力如何,對觀眾來説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大多數講解員的講解主要是根據他所了解的文物表像進行個人發揮,甚至一些傳説、故事,都被當作講解的重要內容。這從引起觀眾的關注來説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對于文物價值的發掘和傳達正確的文物觀而言,有時候反而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我們接受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的項目委託,在湖南省全省推廣“價值研究與傳播計劃”項目。首先是徵集社會各界,特別是文博工作者,也包括講解員,對文物進行深度挖掘(尤其是有故事價值的深度挖掘),由他們來撰寫文物的故事、講解的內容。2017年開始在湖南全省試點,共徵集到1000余處省級及以下文物保護單位解説詞2950余篇。這些對文物的表述和講解,有一定的深度、知識性和趣味性。之後,我們相應地對講解員進行了一係列的培訓。這個項目實施以來,取得了很好的反響。講解員的講解水準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能夠正確地向觀眾表述文物的價值、文物的意義和文物的一些故事,避免了因為不太了解、取悅觀眾而進行的隨意講解。後來,該項目在十個歷史文化名城,如杭州、景德鎮等地也進行了推廣,推廣成效同樣很明顯,可以看出講解員的講解水準、講解內涵、講解趣味性都有了大幅度提升。這對文物的保護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

“價值研究與傳播計劃”項目工作照

  新華網:除了財政委託的項目,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還有哪些重點項目?

  劉玉珠:這就説到了我們第二個重點發力的方向,即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重點品牌項目,主要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進行文物保護。

“雲遊長城”小程式

  比如,這幾年我們一直實施的長城保護、數字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等重點項目。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和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的“保護長城,加我一個”項目,從2016年開展以來,社會參與度特別廣,籌集了近5000萬元的資金用于像北京箭扣長城、八達嶺長城和河北喜峰口長城的修繕保護,效果都非常明顯。尤其是我們還啟動了和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合作的“雲遊長城”小程式,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把長城修繕的故事展現在觀眾面前。“雲遊長城”從2022年6月11日上線不到一個月,社會關注度就超過了80億人次,被有關方面當作宣傳展示中國文物保護(特別是長城保護)的一個范例。

國圖古籍修復師正在修復古籍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重點工作還有很多,比如古籍保護修繕項目,是我們聯合字節跳動公司推出的。我們聯合設立了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字節跳動古籍保護專項基金。第一期和國家圖書館合作,對古籍善本進行專門的修復,有120多本古籍善本得到了很好的修復和展示。第二期的古籍保護項目也正在推進中。

雲岡石窟16窟數字化工作進行時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加強石窟寺的保護利用。石窟寺的保護利用在中國文物保護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內容。2018年,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與敦煌、騰訊合作開展了“數字供養人”項目,引發社會廣泛參與。2020年,我們把它擴大到對絲路沿線重要洞窟進行維修保護和傳承傳播,也引發了社會很大的反響。“絲綢之路沿線石窟寺數字化保護項目”啟動之後,我們對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等石窟寺也進行了數字化保護。而且,該項目不僅使石窟寺得到有效保護,對于中、小石窟寺保護在利用數字化、利用新的技術方面也闖出了一條可行的新路子。

“漢醬·匠心傳承”公益項目修復完成的殷墟青銅器在全國進行巡展

  2021年,我們又與貴州茅臺醬香酒行銷有限公司發起成立了“漢醬·匠心傳承”公益項目。兩年下來,已經籌集了1700多萬元。特別是對殷墟文物開展了120多項修復,很受文保單位的歡迎和重視,也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好的反響。同時,我們對貴州革命文物四渡赤水紀念館的宣傳展示、貴州世界文化遺産海龍屯的展示利用,都給予了支援,也産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應。

2022年8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赴貴州省開展中國傳統村落消防安全實地調研工作。

  此外,我們基金會還受國家文物局委託,與騰訊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開展了中國傳統村落消防安全的調查。我們要摸清中國傳統村落的整體情況是什麼樣的,遂為此發起了網絡調查,制定了一整套調查細則方案。最終的調查成果顯著,覆蓋了全國超90%的傳統村落,基本實現全面覆蓋。實地調研工作于2022年6月正式啟動,選取了6大區包括福建、貴州等10個省份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色鮮明的300余個傳統村落開展實地調研。通過這個調查,我們掌握了傳統村落的現狀、保護傳承利用的情況以及存在的突出問題,形成了傳統村落消防安全調研報告。我們將此及時提供給國家文物局,為傳統村落消防安全評估體係的制定夯實基礎。這對于下一步傳統村落的保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災後文物搶救方面,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我們在河南等地水災後立即啟動了災後文物保護搶救工程,聯繫了像騰訊、字節跳動等企業,短時間內除了必要物資以外,他們捐贈的款項超過了4千萬元。我們把物資和善款及時給到了受災一線,對于當地災後文物保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020年5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第十二屆薪火相傳——“匠心扶貧與愛同行”活動在寧夏銀川舉辦。

  還有一項工作非常值得一提,就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連續多年在開展的“薪火相傳”公益活動。該活動目的就是動員社會力量,特別是公眾參與到文物保護、傳承和利用中來。在國際合作方面,我們也進行了探索。2016年,新華社的一篇新聞稿,提到位于英國倫敦的一個北洋水師的墓,破敗不堪,沒有得到任何保護,讓人感覺很淒慘。當時我還在擔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工作,便將此事批給了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和當時擔任基金會理事長的勵小捷一起抓緊進行了相關方面的工作。這個項目前前後後進行了一年多,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啟動,利用社會力量和個人力量,在英國政府和當地的支援關注下,最終于2018年將該墓修繕完成。這個項目的實施屬于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個人,包括兩國文化和外交部門的一個范例式的合作。現在,修繕後的北洋水師墓地,已經成為一個打卡地,很多中外友人到倫敦去時,都選擇到北洋水師墓地去看看。有很多人獻花,也有人做了小視頻,在微博發布後,引發了很好的反響。這就屬于薪火相傳。動員社會各界支援文保,是我們基金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新華網: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麼?

  劉玉珠:下一步,中國文物保護基金將主動服務于國家戰略,圍繞國家文物局的工作重點開展,特別是要繼續服務大局,在拾遺補缺方面更加積極主動。原有的重點工作要做實做細。新拓展的重點工作要全面展開。特別是新項目要向社會傳播和動員社會力量支援,在這方面需要加大力度。總之,還是要推動文物保護在社會共識、傳承和利用方面,能夠服務于文化發展大局、能夠服務于文物保護的發展。

《文保會客廳》首期嘉賓劉玉珠

  合力丨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工作得到全社會的關心與支援

  新華網:據了解,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工作范圍不止于國內,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亞洲文化遺産保護的工作。也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工作情況。

  劉玉珠:為更好地落實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行動,4月25日,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積極發起的亞洲文化遺産保護基金在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聯盟大會上正式啟動。

  亞洲文化遺産保護基金設立于2021年召開的亞洲文化遺産保護大會。一年多來,我們積極向社會各界宣傳,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現在,亞洲文化遺産保護基金已經籌款8800萬元,這個項目一提出就得到了社會廣泛參與。

4月25日,亞洲文化遺産保護基金正式啟動。

  亞洲文化遺産保護基金除了有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參與外,像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泰康集團、香港信德集團、中國銀行、貴州茅臺公益基金會也都給予了大力支援,它們也成為了亞洲文化遺産保護基金的發起單位。同時,我們也在做工作,希望有一些國外的企業參與進來,期待我們一起利用這個基金,共同做好亞洲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

  自2021年設立以後,亞洲文化遺産保護基金已開展了一係列活動,包括在柬埔寨的“吳哥守護人”項目、在阿富汗的“巴米揚守護人”項目。我們還實施了亞洲文化遺産教育合作網絡項目等,這些工作都有力地推動了青年人參與到文化遺産保護中來。

“巴米揚守護人”項目工作照

  新華網:您剛剛提到了亞洲文化遺産保護基金有不少企業家的參與。文物資源是公共資源,人民共用是文物保護利用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您認為,社會大眾怎樣才能參與到文保工作中,為我國文物保護工作出一份力呢?

  劉玉珠:社會大眾參與文物保護,一直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很重要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內容。

  我們基金會的一些重點項目都是屬于社會關心支援的結果。比如剛剛談到的亞洲文化遺産保護基金的成立也是社會關心支援的結果。

  一些企業和社會人士對文保工作都做到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像我們和騰訊開展“雲遊長城”項目,就利用了騰訊最先進的技術,進行了長城保護方面的宣傳。像泰康集團,這幾年它一直是我們重要的支援方,特別是在海外文物的回歸方面做了相當大的努力,成效很明顯。像香港信德集團,一直重視國家文物保護,同樣在關于海外文物的回流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這些企業作為亞洲文化遺産保護基金的發起人,不僅出資支援亞洲文化遺産保護基金的工作,還主動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希望能夠共同推動亞洲文化遺産的保護。還有像中國銀行、茅臺集團也都利用自己的優勢,在亞洲文物保護方面出錢出力出主意,起到了很好的社會表率作用。還有一些央企、大企業,也對中國文物保護工作非常關心,比如三峽集團,和我們合作,對于長江沿線文物的資源狀況、保護情況、存在問題、相應傳承都提出了明確規劃,我們兩家一起做了相關方案,現正在推進當中。這些都屬于社會的支援和參與。

4月25日,亞洲文化遺産保護聯盟大會在陜西西安開幕

  除了這些大的企業以外,還有一些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各個方面(包括文物的保護、宣傳、傳播、資助等),都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作用。

  所以,我們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工作真的是得到了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援。

 創新丨

  文化遺産數字化為文物保護利用開辟“新路”

  新華網: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在文化領域産生了很大的影響。文化遺産數字化,也是現今一個相當熱門的話題。中國文物保護基金在文化遺産數字化方面,有哪些嘗試?

  劉玉珠:文化遺産數字化,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成效很明顯,為文物的保護和利用“走”出了一條新的路子。

麥積山

  在文化遺産數字化方面,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積極參與其中,進行了大量實踐。比如,2018年,我們和敦煌、騰訊共同啟動了“數字供養人”公益項目,以線上創意互動的方式進行傳播,吸引了大量觀眾。2020年,我們啟動了“數字重生——絲綢之路沿線石窟寺數字化保護”項目,成效很明顯。這些都是運用新的技術。還有我們剛剛談到的“雲遊長城”小程式,也是數字化進行文化遺産保護、傳播和利用的很好的案例。

  此外,我們還推出了“尋找古籍守護人”活動,應該説是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推出不久在抖音、微博超話中,就有20多億次關注這個項目。還有,我們的《穿越時空的古籍》係列紀錄片在西瓜視頻播出以後也反響熱烈。花唄“文物守護計劃線上互動活動”互動人數超過了360多萬人。這些都是我們在文物數字化方面所做的工作。

“尋找古籍守護人”活動宣傳海報

  新華網:在您看來,“數字敦煌”等文保領域的創新應用,給文保領域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劉玉珠:回顧一下我國文化遺産數字化項目的實施。尤其是敦煌和故宮,率先提出,成效也很明顯。20世紀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就開始提出“數字敦煌”構想,利用數字技術對敦煌進行保護、傳播和利用,曾擔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的樊錦詩、王旭東都做了大量工作,他們也支援由基金會和騰訊在這個項目上進行合作。故宮也是在上世紀末就進行了數字故宮的嘗試。“數字故宮”是通過數字技術把故宮“搬進”線上程式,這樣既遵循了文物保護的初衷,也達到了豐富參觀的效果。早在1998年,故宮就成立了資料信息中心,著手建立文物的藏品管理係統。2023年成立了“故宮文化資産數字化應用研究所”。這都為我們國家在文化遺産數字化保護方面開了先河。

“遇見博物館”活動

  也正是在敦煌和故宮的帶領下,文化遺産數字化在全國得到了迅猛發展。特別是各類博物館和一些文保單位,現在利用數字技術進行保護、傳承和弘揚已經成為常態化的重要工作內容。

“遇見敦煌”活動

  近年來涌現出一些很好的文物創新案例。如遇見博物館,依托豐富的文物資源,運用數字技術,策劃優質的國際化藝術文化內容展覽。兩年多的時間已舉辦超過1500場文化藝術與美育教育活動,年均接待觀眾約200萬人次。

  對于我們文博工作者,未來要更有效利用新的數字技術,開放創意,助力文物活起來,讓文物走進人們的生活。

劉玉珠做客由新華網文化頻道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攜手推出的高端文化訪談節目《文保會客廳》

  後記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劉玉珠在《文保會客廳》首期節目中,從上述三個方面,向社會大眾介紹了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的工作。他表示,社會大眾參與文物保護,一直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很重要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內容。這同樣也是《文保會客廳》節目存在的意義,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通過我們的節目,了解文保工作、喜愛文保工作、參與到文保工作中來,為建設文化強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走出去”,貢獻一份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邢賀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