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關鍵詞是指理解當代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時的核心詞彙及高頻詞彙。如 “中國夢”“小康社會”“中國式現代化”等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中國關鍵詞。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做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傳播成為我國高等外語教育的新使命。要做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傳播就必須重視中國關鍵詞的譯介。
中國關鍵詞多為中國特有的表達形式,體現着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中國觀點、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等。但外語專業的學生往往不會譯介這些關鍵概念。究其原因,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外語專業教材關注的重點多放在“介紹世界”上,總是不厭其煩地介紹目標語言對象國的角角落落,卻較少關注如何“翻譯中國”,不大重視如何用外語呈現當代中國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説,教材中缺少當代中國元素。高校英語專業的學生可能會用英語流利地介紹莎士比亞、大本鐘,卻不會用英語表達墨子號、大飛機。由於教材中缺少對學生身邊事物、所處時代的介紹,學生即便想談及當代中國也不知道如何用目標語言準確表述。所以,要提高外語專業學生話語建構能力和話語傳播能力,介紹好當代中國的發展成果,就離不開對中國關鍵詞的精準譯介。要譯好中國關鍵詞,以下三點很重要:
首先,譯介好中國關鍵詞就要準確理解其內涵要義。對中國關鍵詞,我們要讀原典,悟原理,漢語版本和外文版本相結合,充分研讀、深刻體會其內涵要義,搞清楚與漢語原文相對應的外語譯文是什麼,形成統一、規範的關鍵詞譯介標準。
其次,譯介好中國關鍵詞要站穩中國立場。外語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部分教師喜歡參照外媒的譯文,有些譯文的關鍵詞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卻謬之千里。所以,翻譯中國關鍵詞,要堅持“以我為主、融通中外”的翻譯原則,忠實傳達原文的思想內涵(宋協毅)。
最後,譯介好中國關鍵詞要有構建中國形象的自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只有積極使用準確、規範的中國關鍵詞譯文,才能有效推動中國故事“出圈出海”,展現立體、真實、全面的中國,構建良好的中國形象。
值得欣慰的是,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基於《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版本編寫的“理解當代中國”多語種系列教材從2022年秋季學期起已開始在全國高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陸續使用,如何準確理解和翻譯中國關鍵詞正是該系列教材探討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有幸承擔了該系列教材中《漢日翻譯教程》的教學工作,發現大學生們對教材內容表現出極大興趣,普遍反映解決了以往用外語介紹現代中國時“想説不會説”的難題。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們的話語建構能力和話語傳播能力明顯提升,困擾我國高等外語教學多年的對外傳播能力建設中“闡釋不到位,受眾不理解”(王輝)的難題初步得到解決。我們相信,隨着“理解當代中國”多語種系列教材使用的全面鋪開,將有力改變多年來的外語教材中缺少當代中國元素的積弊,通過在核心課程中體系化學習,青年學生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式現代化的能力會越來越強。
作者:毋育新(西安外國語大學日本文化經濟學院)
於富喜(西安外國語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