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5月25日電 題:文學之鄉清溪村:接力續寫“山鄉巨變”新故事
新華社記者阮周圍、余俊傑
60多年前,湘籍作家周立波從北京回到家鄉益陽清溪村,創作了以清溪村為原型的小説《山鄉巨變》。書中寫道:“我要經我手把清溪鄉打扮起來,美化起來,使它變成一座美麗的花園……”
青山雨後,天朗氣清。如今走進清溪村,村舍綠樹環繞,道路規劃整潔。小溪潺潺,荷葉田田,拂面的風清爽宜人,巨變從書中走進現實。
圖為兒童文學清溪書屋一景。新華社記者余俊傑 攝
在清溪村,遊客流連忘返,浸潤書香。在百畝荷塘邊,立波清溪書屋屋主卜雪斌忙著招待客人。平日書屋裏遊客絡繹不絕,周末常有本地學生看書。開業以來,書屋的關門時間一再延遲。
“文學助力鄉村振興,我看著村裏發生了變化,我個人也找到了一條致富的好路子。”卜雪斌説,除了經營書屋,打造“沉浸式”閱讀空間,他還在一樓會客廳售賣本地小吃、飲品,書屋開業近一年來,總收入達25萬余元。
王蒙、艾青、梁曉聲等21家冠名“作家書屋”已入駐清溪村。村民自發成立讀書會、舞蹈隊,以前的牌友變身文友、舞友。在文學村莊的吸引力下,觀光、餐飲、民宿、直播等多業態在清溪村蓬勃發展。
鄉土滋養文學,文學賦能鄉土。中國作家協會“作家活動周”暨中國作家“益陽文學周”近日開幕,引導廣大作家繼續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查研究,發掘新時代“山鄉巨變”故事。
期間舉辦的“文學名家進校園”活動中,多位作家的真誠分享引發了現場學子強烈共鳴。中國作協副主席徐貴祥説,親近文學、尊重文學和作家,才能使文學的種子一代一代薪火相傳,涌現出文學大家。“文學會滋養著你,也會被你滋養。只要文學還在,青春永不退場。”
圖為周立波故居前的雕像。新華社記者余俊傑 攝
新時代文學的蓬勃發展喚起山鄉活力。“90後”返鄉創業青年鄧旭東結合生態農業和經典兒童文學故事,打造文化研學項目。項目實施以來,不僅個人收入增加,還帶動了村民穩定就業。
“周立波先生書中留下的感悟和思考,60多年後,又傳遞給了我們這批年輕人。文學與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發揮更好的引領作用。”鄧旭東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