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遺産”名山在中國——峨眉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6/10 08:23:29
來源:新華網

“雙遺産”名山在中國——峨眉山

字體:

  峨眉山景區金頂和萬佛頂(6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人類的瑰寶。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裡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廟建築、書畫碑刻等歷史遺存。

  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樂山大佛是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峨眉山景區金頂的四面十方普賢坐像(6月5日攝)。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人類的瑰寶。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裡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廟建築、書畫碑刻等歷史遺存。

  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樂山大佛是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晨曦中的峨眉山景區金頂和萬佛頂(6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人類的瑰寶。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裡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廟建築、書畫碑刻等歷史遺存。

  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樂山大佛是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峨眉山景區金頂和萬佛頂(6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人類的瑰寶。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裡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廟建築、書畫碑刻等歷史遺存。

  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樂山大佛是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峨眉山景區報國寺大雄寶殿的匾牌和楹聯(6月7日攝)。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人類的瑰寶。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裡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廟建築、書畫碑刻等歷史遺存。

  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樂山大佛是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峨眉山景區洗象池(4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人類的瑰寶。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裡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廟建築、書畫碑刻等歷史遺存。

  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樂山大佛是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峨眉山景區仙峰寺九老洞(4月15日攝)。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人類的瑰寶。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裡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廟建築、書畫碑刻等歷史遺存。

  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樂山大佛是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峨眉山景區清音閣黑龍江棧道處的地質景觀“一線天”(6月5日攝)。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人類的瑰寶。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裡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廟建築、書畫碑刻等歷史遺存。

  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樂山大佛是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峨眉山景區龍門洞峨眉河中的地質景觀“石船”(6月5日攝)。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人類的瑰寶。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裡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廟建築、書畫碑刻等歷史遺存。

  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樂山大佛是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峨眉山景區雷洞坪的“佛光”景觀(2015年10月18日攝)。“佛光”是由於陽光照在雲霧表面,經過衍射和漫反射作用而形成的自然景觀。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人類的瑰寶。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裡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廟建築、書畫碑刻等歷史遺存。

  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樂山大佛是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新華社發(孔勝 攝)

  珍藏在峨眉山景區萬年寺的“三寶”:貝葉經(左上)、佛牙(左下)和禦印(6月6日攝,拼版照片)。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人類的瑰寶。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裡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廟建築、書畫碑刻等歷史遺存。

  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樂山大佛是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在峨眉山景區遇仙寺,一位僧人遠眺群峰(5月18日攝)。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人類的瑰寶。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裡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廟建築、書畫碑刻等歷史遺存。

  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樂山大佛是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在峨眉山景區自然生態猴區,猴子在吊橋上休憩(6月5日攝)。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人類的瑰寶。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裡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廟建築、書畫碑刻等歷史遺存。

  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樂山大佛是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游客在樂山大佛景區游覽(2019年4月1日攝)。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人類的瑰寶。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裡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廟建築、書畫碑刻等歷史遺存。

  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樂山大佛是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游客乘坐遊船參觀樂山大佛(2018年10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以“雄、秀、奇、險、幽”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成為人類的瑰寶。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裡長久以來積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廟建築、書畫碑刻等歷史遺存。

  位於峨眉山東麓的樂山大佛是一座依山鑿成的彌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譽。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