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遺産”名山在中國——黃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6/08 08:21:18
來源:新華網

“雙遺産”名山在中國——黃山

字體:

  黃山夏季雲海景觀(6月2日攝)。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及畫派、石刻、古道、文學、名人“五勝”聞名。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為黃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1990年,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黃山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美譽,其境內峰巒疊嶂,巧石林立,青松爭奇,煙雲萬象,形成了曼妙奇絕的自然景觀。作為中國的傳統名山,黃山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擁有古建築、古蹬道、摩崖石刻等,並孕育了中國山水畫“黃山畫派”。

  近年來,通過實施數字化、系統化、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提高保護管理標準,黃山的文化和自然遺産得到有效保護。

  新華社發(汪新平 攝)

  黃山雨後放晴,山巒疊翠,雲霧縹緲(2019年6月14日攝)。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及畫派、石刻、古道、文學、名人“五勝”聞名。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為黃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1990年,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黃山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美譽,其境內峰巒疊嶂,巧石林立,青松爭奇,煙雲萬象,形成了曼妙奇絕的自然景觀。作為中國的傳統名山,黃山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擁有古建築、古蹬道、摩崖石刻等,並孕育了中國山水畫“黃山畫派”。

  近年來,通過實施數字化、系統化、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提高保護管理標準,黃山的文化和自然遺産得到有效保護。

  新華社發(施廣德 攝)

  黃山臥雲峰的“瀑布流雲”景觀(2021年3月10日攝)。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及畫派、石刻、古道、文學、名人“五勝”聞名。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為黃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1990年,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黃山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美譽,其境內峰巒疊嶂,巧石林立,青松爭奇,煙雲萬象,形成了曼妙奇絕的自然景觀。作為中國的傳統名山,黃山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擁有古建築、古蹬道、摩崖石刻等,並孕育了中國山水畫“黃山畫派”。

  近年來,通過實施數字化、系統化、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提高保護管理標準,黃山的文化和自然遺産得到有效保護。

  新華社發(施亞磊 攝)

  游客在黃山觀看日出(6月5日攝)。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及畫派、石刻、古道、文學、名人“五勝”聞名。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為黃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1990年,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黃山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美譽,其境內峰巒疊嶂,巧石林立,青松爭奇,煙雲萬象,形成了曼妙奇絕的自然景觀。作為中國的傳統名山,黃山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擁有古建築、古蹬道、摩崖石刻等,並孕育了中國山水畫“黃山畫派”。

  近年來,通過實施數字化、系統化、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提高保護管理標準,黃山的文化和自然遺産得到有效保護。

  新華社發(汪新平 攝)

  雪後黃山(2018年12月12日攝)。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及畫派、石刻、古道、文學、名人“五勝”聞名。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為黃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1990年,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黃山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美譽,其境內峰巒疊嶂,巧石林立,青松爭奇,煙雲萬象,形成了曼妙奇絕的自然景觀。作為中國的傳統名山,黃山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擁有古建築、古蹬道、摩崖石刻等,並孕育了中國山水畫“黃山畫派”。

  近年來,通過實施數字化、系統化、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提高保護管理標準,黃山的文化和自然遺産得到有效保護。

  新華社發(潘正光 攝)

  黃山雪景(2021年11月22日攝)。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及畫派、石刻、古道、文學、名人“五勝”聞名。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為黃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1990年,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黃山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美譽,其境內峰巒疊嶂,巧石林立,青松爭奇,煙雲萬象,形成了曼妙奇絕的自然景觀。作為中國的傳統名山,黃山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擁有古建築、古蹬道、摩崖石刻等,並孕育了中國山水畫“黃山畫派”。

  近年來,通過實施數字化、系統化、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提高保護管理標準,黃山的文化和自然遺産得到有效保護。

  新華社發(施亞磊 攝)

  黃山的“瀑布流雲”景觀(2018年11月20日攝)。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及畫派、石刻、古道、文學、名人“五勝”聞名。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為黃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1990年,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黃山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美譽,其境內峰巒疊嶂,巧石林立,青松爭奇,煙雲萬象,形成了曼妙奇絕的自然景觀。作為中國的傳統名山,黃山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擁有古建築、古蹬道、摩崖石刻等,並孕育了中國山水畫“黃山畫派”。

  近年來,通過實施數字化、系統化、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提高保護管理標準,黃山的文化和自然遺産得到有效保護。

  新華社發(水從澤 攝)

  黃山夏花伴雲海(6月2日攝)。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及畫派、石刻、古道、文學、名人“五勝”聞名。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為黃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1990年,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黃山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美譽,其境內峰巒疊嶂,巧石林立,青松爭奇,煙雲萬象,形成了曼妙奇絕的自然景觀。作為中國的傳統名山,黃山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擁有古建築、古蹬道、摩崖石刻等,並孕育了中國山水畫“黃山畫派”。

  近年來,通過實施數字化、系統化、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提高保護管理標準,黃山的文化和自然遺産得到有效保護。

  新華社發(徐高雲 攝)

  游客拍攝黃山雲海(6月2日攝)。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及畫派、石刻、古道、文學、名人“五勝”聞名。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為黃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1990年,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黃山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美譽,其境內峰巒疊嶂,巧石林立,青松爭奇,煙雲萬象,形成了曼妙奇絕的自然景觀。作為中國的傳統名山,黃山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擁有古建築、古蹬道、摩崖石刻等,並孕育了中國山水畫“黃山畫派”。

  近年來,通過實施數字化、系統化、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提高保護管理標準,黃山的文化和自然遺産得到有效保護。

  新華社發(梅建 攝)

  雨後黃山(6月4日攝)。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及畫派、石刻、古道、文學、名人“五勝”聞名。蓮花峰、光明頂、天都峰為黃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1990年,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

  黃山素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美譽,其境內峰巒疊嶂,巧石林立,青松爭奇,煙雲萬象,形成了曼妙奇絕的自然景觀。作為中國的傳統名山,黃山承載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擁有古建築、古蹬道、摩崖石刻等,並孕育了中國山水畫“黃山畫派”。

  近年來,通過實施數字化、系統化、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提高保護管理標準,黃山的文化和自然遺産得到有效保護。

  新華社發(解傳光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