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2 05/ 19 17:26:23
來源:新華網

全球連線丨龢!這是穿越千年的聲音

字體:

調也

音同“和”

常見于中國古代樂器銘文

是中國描述聲音和諧的專字

18日

“龢:音樂的力量——中國早期樂器文化”主題展覽

在湖北省博物館揭幕

  “神人以和”“既和且平”“以和邦國”“和而不同”“天地同和”

來自全國7個省(市)15家文博機構的116件展品

講述著中國“聲”生不息的歷史

↑ ↑ ↑

樂者,天地之和也

早在遠古時期

中國就出現了樂器

廣泛運用于日常勞作、禮儀祭祀、戰爭等場景

用音樂鼓舞人心

以禮樂維護秩序與和諧

這是湖北省博物館為編鐘、編磬

“量身定制”的原創音樂作品《二十八宿圖》

↑ ↑ ↑

這是“跨湖橋骨哨”

2003年出土于浙江蕭山跨湖橋文化遺址

制作原料源自鳥禽類動物的肢骨

人們用它來模倣動物的叫聲以誘捕獵物

↑ ↑ ↑

仔細看

它有點像今天的發卡

其實它是“石峁骨簧”(復制件)

由牛的肋骨磨制成型

像這樣的口簧

一般認為是求偶工具

這一形制的樂器

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被演奏

↑ ↑ ↑

渾厚的鼓點

清澈的音色

  這是中國發現年代最早的青銅鼓之一“崇陽銅鼓”的聲音

作為中國僅存的商代獸面紋青銅鼓

是難得的青銅瑰寶

也是網友投票選出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 ↑ ↑

楚人尚鐘

早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鐘

此後盛于春秋戰國直至秦漢

這套銅編鐘共32件

音樂性能良好

代表了戰國時期編鐘成就

2000年在湖北荊州天星觀2號墓出土

目前由荊州博物館收藏

是一種形制接近于鐘的樂器

這件造型繁縟的“秦公镈”

有62.5公斤重

它對研究秦代先祖的歷史極為重要

也有助于了解春秋早期秦地的青銅鑄冶技術及音樂文化

現收藏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 ↑ ↑

這件陶鼓

是第一次在展覽中呈現的考古新發現

2018年在湖北襄陽穆林頭遺址26號墓出土

透過斑斕的花色

及與陶鼓共同出土的玉鉞、玉璇璣、玉斧

不難猜到

它的主人應該是位身份尊貴的首領

早期樂器與音樂的發展

見證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包容共生、和諧共存的歷程

“聲”生不息

更是一種傳承的力量

“奏鳴”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記者:鄧楠、喻珮

  攝像:方亞東

  攝影:伍志尊

  編輯:王東明

  鳴謝:湖北省博物館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湖北分社

  聯合制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 】
01002002169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65808